北京大学英语教研室
Ⅰ 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的教学情况
至2008年,学院在20个语种专业招收本科生,包括英语、俄语、法语、德语、西班牙语、葡萄牙语、日语、阿拉伯语、蒙古语、朝鲜语、越南语、泰国语、缅甸语、印尼语、菲律宾语、印地语、梵巴语、乌尔都语、波斯语、希伯来语。在研究生培养层次,学院是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博士点,下设9个二级学科博士点,包括英语语言文学、印度语言文学、亚非语言文学、法语语言文学、德语语言文学、俄语语言文学、西班牙语言文学、日本语言文学、阿拉伯语言文学。以上9个二级学科博士点均招收博士和硕士研究生。另外,学院的世界文学专业可招收硕士研究生;学院设有翻译专业硕士学位点。还设有博士后流动站,每年都有数位博士后研究人员进站进行研究。
学院根据北京大学作为综合性研究型大学的总体培养目标,确定学院的办学目标。培养学生以较强的听、说、读、写、译等语言能力掌握一门外语语种,能够较熟练地运用第二外语,掌握专业外语对象国(或地区)的文学、历史、文化、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能够胜任外交、国际文化交流、涉外企业管理、新闻、出版、外语教学和外国问题研究等领域的要求,成为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国际视野的优秀人才。经过严格的训练, 学生应具有充分的潜能成为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发挥重要作用的高素质人才,推动自己的领域进入本行业或者本学科的前沿。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学院形成了人才培养的一整套思路,主要内容是:从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出发,充分利用北大多学科的资源优势,将外语专业的本科生置于这个大环境下培养;加强专业主干基础课,增加专题课和选修课,鼓励学生修读全校高水平的通选课;根据各语种专业的不同情况和学生的兴趣并按照学校的相关规定审批学生修读双学位或辅修专业;为造就新一代有着良好人文素养、富于创造精神和具有多学科知识基础的外语专业人才而努力。
学院为学生开设了大量的课程。仅以2005—2006学年第一学期为例,开设课程如下:1)专业外语课程223门,其中专业必修课111门,专业选修课76门;(2)全校通选课8门,选课人数 937人;(3)辅修专业课23门,法语、德语、日语、西班牙语等辅修专业课程学生人数312人;(4)研究课程5项;(5)暑期课程(2006年7—8月)5门; (6)大学英语课程多门,学生人数 5419人。
2004年,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日语和俄语系的“网络技术支持下的大学英语教学”、“《高年级日语精读》(1-3) ”、“ 英语专业一、二年级精读教学改革成果”和“俄语基础阶段教学改革成果”等4项成果获北京市教学成果二等奖。2005年,“大学英语” 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
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开设有学校认定的主干基础课30门,包括英语精读、英汉、汉英翻译、英语写作、普通语言学、英国文学史与选读、美国文学史与选读;基础俄语、俄罗斯文学与选读;德语精读、德语国家文学史与选读;法语精读、法国文学与文化;西班牙语精读、西班牙及拉丁美洲文学与文化;基础阿拉伯语、阿拉伯-伊斯兰文化;基础日本语、日本文学与文化;基础朝鲜语、韩国(朝鲜)文化;基础波斯语;基础菲律宾语;基础印度尼西亚语;基础印地语;基础缅甸语;基础蒙古语;基础泰语;基础乌尔都语;基础希伯莱语;基础越南语。
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具有开设全校性通选课的丰富资源,已经开设的通选课有34门,包括东方宗教概论;东方文学史;东方文化;古代近东文明;古代东方科技文明;圣经概述和导读;中西文化比较;西方学术精华概论;二十世纪西方文论;西方文化介绍;电影中的二十世纪外国文学;印度宗教;中日文化交流史;日本文化艺术专题;阿拉伯文学、文化与世界;阿拉伯伊斯兰文化;伊斯兰艺术与美学;美国研究入门;清末民初的中国人文地理;传记文学:近代人物研究;俄罗斯艺术史;多元共生的奇观:巴西文化;澳大利亚社会与文化;莎士比亚戏剧名篇赏析;西方语言、文学、文化基础概要;英汉对比研究;英译汉;高级英语阅读;高级英语-阅读与写作;美国英语语音;高级英语听力技巧;应用性与创造性英语写作;二十世纪欧美诗歌导读;英美诗歌名篇选读。
学院英语系大学英语教研室负责全校非英语专业本科学生的英语教学,每学期为4500~5500名本科生提供教学服务,每班约35人,共开出160~200个教学班,是北京大学规模最大的基础课之一。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还为全校本科生开设日语、法语、德语和西班牙语辅修专业。每学期还开设大学法语、大学德语、大学俄语和大学日语等公共选修课,不定期地开设阿拉伯语、葡萄牙语、印尼语、印地语、越南语、波斯语、孟加拉语和拉丁文、梵文等公共选修课。
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的外籍专家开设了很多具有特色的课程。例如,菲律宾语专业外籍教师Jenneth Candor担任导演,组织学生排练菲律宾著名史诗Lam-ang和Florante at Laura,既提高了学生的专业外语水平,又使学生深入了解菲律宾文化。美国专业导演、演员、剧作家Joseph Graves自2002年开始在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系开设“英语戏剧实践课”,每年都邀请数位美国专业的导演、灯光设计师、服装设计师、舞台设计师等与他联合执教,使学生戏剧演出具有专业水准。课程开始时只限于英语系学生选修,现已向全校开放;既在北大百年纪念大讲堂等校内剧场,也在北京人艺小剧场等专业剧场演出,取得较好的社会效果。该课程已先后公演过莎士比亚剧作《暴风雨》(2003)、美国剧作家Wilder的作品《我们的小镇》(2004)、美国剧作家奥尼尔剧作《啊,荒芜》(2005)、意大利剧作《鹿王》(2005)、美国音乐剧《屋顶上的小提琴手》(2006)、莫里哀剧作《伪君子》(2007)、美国剧作《Big Sur》)(2007)、希腊神话剧《美杜沙传奇》(2007)等。该课程将戏剧教育与英语教育结合起来,为大学人文教育做出了有益的尝试,在大陆数所重点高校和香港、台湾地区的重要大学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除了在校修课之外,学院也重视学生培养过程中的国际化体验。培养过程中的国际化体验指学生在校期间,在专业语言对象国家学习、生活一段时间,既提高语言水平,同时也获得对该国家社会、历史、文化等方面的具体认识。学生在国外大学的学习纳入培养方案,教师指导选课,要求学生参加考试,成绩和学分按规定实行转换。形式包括国家公派、校际交流、暑期课程和个人联系等。
学院从培养新世纪创新型人才和具有开阔的国际视野的学者的高度,极为重视教育培养过程的国际化程度。创造多种条件,鼓励学生在学期间通过多种方式获得在国外的学术体验。以2006-2007学年学生赴国外学习情况为例,学生获国家留学基金资助53人次;参加校际交流项目16人次;参加暑期课程的国外短期教学实习16人次;通过其他方式赴语言对象国家参加学术会议或友好活动22人次。上述人数占同年级学生数的比例达52%。 各类国际交流项目包括:
英语系从2003年起与美国Davidson College开始本科教学的交流活动,选派到该校学习的学生一边学习英文课程,一边承担中文课程的教学,在得到学术熏陶的同时也增长了实际工作的才干,毕业后都进入了研究生阶段的学习。法语系按照我校与法国巴黎政治学院、瑞士洛桑大学的校际交流合作协议,每年均有8名左右本科三年级学生参加交换项目。国家留学基金委2006年派人去国外考察和调研,对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在古巴留学的10名学生(其中本科生9人)的表现很满意,对他们的西班牙语水平大加赞扬。日语系除了选送优秀学生出国学习以外,还从1992年开始坚持邀请日本文教大学的学生来本系在一年级进行为期两周的教学实习。课上由日方学生上课,课下与我们的学生开展文化交流活动,不仅提高了学生的日语水平,也进行了文化交流,效果极佳,受到了中日学生的欢迎。双方已两次在我校举办以研讨教学法为主题的国际研讨会。从2002年开始,东语系菲律宾语、缅甸语、乌尔都语、泰语、越南语和波斯语等专业利用暑期组织学生到语言对象国最好的大学访问学习,确定一套适合学生能力的课程计划。除了课堂教学,还安排丰富的考察活动,使学生能有充分的时间接触和了解对象国的社会和文化。
学院有一套严格的研究生培养机制,培养出高质量的研究生。英语系已实行新的博士研究生培养制度,取消固定的博士研究生指导教师身份,拥有博士学位的正式教师都可以指导博士研究生。学院的其他系已将博士研究生指导教师的资格扩大至副教授。英语系王逢鑫教授指导的博士研究生刘扬的博士论文《双语WordNet语义知识库的构造理论与工程实践》、东语系王邦维教授指导的博士研究生陈明的博士论文《印度梵文医典〈医理精华〉研究》被评选为全国优秀博士论文。
学院重视语言工具的掌握,开设了大量的语言课程;同时也开设了大量具有较高研究含量的思想文化类课程,以培养学生用外语思考问题的综合能力。
为了保证课程的质量,学院对教材建设很重视,于2001-2003年和2003-2005年分两批立项建设教材共42项,近三年在学校一级教材建设立项共33项。学院努力争取更多的经费投入,编写和出版数量更多、质量更好、影响更大的教材。2004年以来,全院编写和出版了100多种教材。《俄罗斯文学史》、《语言学教程(修订版)》、《当代语用学》和《法语教程I,II》等4种教材被评为2004年北京市高等教育精品教材。《大学英语教程(1-6册)》、《西方文学概观》、《泰语教程(1-4册)》、《系统功能语言学概论》、《越南语教程(4册)》、《新编英语专业口语教程1-4册》、《综合日语1-4册》和《中韩翻译教程》共8种教材被评为2006年北京市高等教育精品教材。《英语综合教程》、《美国诗歌选读》、《德国文学长篇小说》、《圣经文学阐释教程》、《西方叙事学教程》、《网络英语论文写作教程》、《新编社会语言学概论》、《东文民间文学教程》等8种教材入选2007年北京市高等教育精品教材建设立项项目。
学院将会一如既往地重视教材建设。全院已经有29种教材获得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教材规划批准立项,(如下表所示)。
Ⅱ 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的系科设置
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2009年本科招生的专业有:英语、俄语、法语、德语、西班牙语、日语、阿拉伯语、朝鲜(韩国)语、缅甸语、越南语、印地语。 一种语言乃是一个世界。在未名湖畔学英语,就是要走入一个由英语语言、文学和文化构成的丰富多彩的世界。
我们成长在中文的世界里,世界在我们眼里是中国人的世界,当我们观察这个世界的时候,我们处在中文的笼罩之下,看到独属于这个民族的一些特质。而如果说中国人仍可以通过学习中文来增加文化自知,那么,学习英文则可以使自己在那些由罗马字母垒起来的句子里发展出不同的眼光,看见不同的世界。当我们能够在两个世界之间自由穿梭时,我们会发现世界的丰富远超过自己的想象,渺小的自我被置入一个大的精神空间,被嵌入深厚的历史层面中。这些都不是仅仅把英语当作简单的工具所能得到的。
为实践我们的教育理念,英语系不仅强调过硬的基本技能,也注重专业学科的基础学术训练,所开设课程包括英语精读、写作、视听、口语、口译、笔译以及一整套涉及文学、文化、语言学、人文思想、宗教与神话、电影与戏剧实践等方面的专题课程。我们希望把学生打造成具备良好的专业英语能力、对欧美文化有深层了解、具有开阔的视野和一定的人文素养的高素质人才。我们认为这样的本科毕业生无论在就业、读研或出国发展等方面都有较好的适应性,不仅在本专业领域,也包括在其他专业领域,都可以继续深造和发展。北京大学文理并包的教育特点、各学科间的交叉互补、灵活的选课制度以及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等因素更有助于我们实现自己的抱负。 从燕园的湖光塔影起飞,跨越关山和岁月,徜徉在喀秋莎的河岸,倾听伏尔加纤夫的歌声,呼吸白桦林的芬芳,追思普希金的美妙瞬间,伴随柴可夫斯基的旋律,品味托尔斯泰的道德文章,思考陀思妥耶夫斯基对人性的考问,是一种崇高境界的追求,更是一种非凡的人生体验。
1951年,著名翻译家曹靖华先生成为新成立的北大俄罗斯语言文学系的第一任系主任。而北大的俄语传统可以追溯到北大的前身——京师同文馆,1919年设立的俄语系在20世纪20年代曾是曹靖华先生等有为青年的学习园地。新时期的俄语系继承了前辈优良的人文品格和学术传统,秉承重基础、重素养、重学术、重实践的教学理念,拥有一个教授4人、副教授13人,其中博士15人的强有力的教学团队,培养出的人才活跃在外交、出版、教育、经贸、国防等各个舞台上。
俄语系所开设的俄语语言、语法、写作、视听说、修辞、新闻听力、报刊阅读、口译和笔译等课程,为学生打造开启放眼世界的语言基础,文学史、文学选读、国情、艺术史、民俗民情、文学与音乐、电影赏析、文化史、传媒与政治、中俄文化交流等课程为学生深入了解俄罗斯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认识世界和认识自我提供更广阔的空间,选送国家公派留学、与境外交流合作让学生实际感受异国文化的洗涤,推荐保送上研的机制让学生可以在更高层次上施展身手。我们的目的,就是要使学生在北京大学文理并重、重综合素质的培养、生动活泼的学习和生活氛围中,为理想插上翅膀,成为健康、睿智、博学的青年才俊。 “法语是世界上最美丽的语言”。当都德在《最后一课》中写下这样的词句时,其中所表达的不仅是热爱祖国、热爱民族语言的情怀,也是法兰西语言具有无穷魅力的事实。启蒙哲学家的思想、法国大革命的理念、雨果的浪漫诗篇、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普鲁斯特的《追忆似水年华》,就是借助这样的语言从法国走向世界、从过去流传到今天。在全球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的21世纪,作为联合国的工作语言之一,优美且谨严的法语仍是莘莘学子心向往之的一门学科。
在中国学习法语的最好场所无疑是北京西郊的燕园。北京大学法语语言文学系的前身是1919年北京大学设立的法文科,1999年起更名为法语语言文学系,简称法语系。本系是国内同学科中最早设立硕士点(1956)和博士点(1987)的单位之一,目前拥有全国一流的师资力量。在这个由14人组成的精干的教学科研集体中,有教授4人,副教授7人,讲师3人,另长期聘用两位法国专家。既有学养深厚的知名学者,又有出类拔萃的青年骨干。科研硕果累累,备受同行称道。近年来,不仅编写了多部优秀教材,而且发表了令人瞩目的学术著述,翻译了大量文学名著,并参加了《二十世纪欧美文论丛书》、《新编欧洲文学史》、《法兰西思想文化丛书》等重大科研出版项目。
法语系致力于学生全面系统的法语技能训练以及法国文学文化、法语国家人文历史知识的传授,培养了一批批高水平的法语人才。目前法语系本科毕业生的主要就业渠道为国家机关、三资企业、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等。愿意继续学习的学生可选择语言、文学、翻译、文化等方向攻读本专业的硕士、博士学位,其中一部分可纳入中法大学合作培养博士计划。各方面表现突出的学生可经学校选拔、国家教育部公派或参加法国相关学校在中国的选拔考试,享受中、法政府奖学金或法国相关学校奖学金,赴法国进一步深造。 作为我国同学科中设立最早的专业之一,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德语语言文学系拥有全国一流的师资力量。目前有12名教师,其中教授3名,副教授4名,讲师5名,获得国内外著名大学博士学位者9名。这是一支从事德语文学的研究、教学以及翻译的教师团队。文学是北京大学德语专业的特色、根基和传统。经过几十年、特别是过去二十年的努力,北大德语在教学和科研方面可谓硕果累累。无论是从《尼伯龙人之歌》到《痴儿西木传》,从歌德、席勒到海涅、凯勒,从托马斯·曼、德布林、穆齐尔再到马丁·瓦尔泽和伯恩哈德的名家名作的翻译和研究,还是文学史的撰写(如新出版的五卷本《德国文学史》)和研究(如对德国小说、戏剧以及传记文学的研究),北大德语都取得了令人侧目的成就。
北大德语长期聘请来自德语国家的高水平文教专家任教,而且每年都有来自柏林自由大学等德国名校的学者前来讲学。此外,德语国家的知名作家和学者也经常作客北大,使北大德语充满浓郁的国际化学术氛围。
北大德语系一边致力于全面、系统地训练学生的德语语言能力,一边注重学生人文素质培养,在包括历史、社会、哲学、宗教在内的深厚而广阔的知识基础之上进行文学教学,使学生得以最大限度地从“诗人和哲人”创造的德意志文化中汲取营养,最终成为高水平的德语语言、德语国家文化使者和德国问题专家。北大德语系本科毕业生主要就业方向为国家各大部委、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国内外大型企业等。北大德语系也为其它专业和海外名校输送了许多硕士生及博士生人才。
目前,德语系无论是本科生还是硕士生或者博士生,都能争取出国深造的机会。这些机会包括:1)由教育部选拔的中、德大学联合培养奖学金;2)北大与柏林自由大学、慕尼黑大学以及拜罗伊特大学的校际交流项目;3)北大德国研究中心与德意志学术交流中心的硕士共同培养项目 西班牙和葡萄牙语言文学系前身为北京大学西方语言文学系的西班牙语专业,创建于1960年,1999年改称西班牙语言文学系,2005年更名为西班牙和葡萄牙语言文学系,简称西葡语系。现有教师12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1人,讲师10人(4人具有博士学位)。此外,还常年聘有外籍教师4人。
该系本科专业旨在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外语人才,为我国外交、对外经济贸易、对外文化交流、新闻、出版以及中外合资企业等各个领域输送合格的外事工作人员,包括口译、笔译和从事研究工作的专业人才。西班牙语和葡萄牙语的语言教学立足于听、说、读、写、译等方面基本功的训练,使学生掌握基本语法及实际应用语言的能力。本专业还开设有西班牙历史文化概论、拉丁美洲文化概论、西班牙文学史、葡萄牙文学史、拉丁美洲文学史,外报外刊选读等课程。
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选修其他系科的课程,或攻读辅修专业。少数学生在毕业时还选择了攻读诸如法律、经济、国际关系、国际政治等专业的硕士学位。
除本科教育之外,我系每年还招收4名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主要为西班牙和拉丁美洲文学,学制为3年。符合学校规定有保送资格的四年级本科生可以参加免试推荐研究生选拔,通过后可直接攻读硕士学位。
雄厚的师资、严谨的作风、宽松的学术环境,使北京大学西班牙语专业的毕业生在知识结构上表现出明显的优势,在实际工作中表现出较强的思辩能力和综合能力,有巨大的潜力和广阔的发展空间,因而,在择业时有更多的机会。 北京大学的日语教学历史悠久,可追溯到京师同文馆时代(1862-1902)。1902年京师同文馆并入北京大学的前身京师大学堂,次年改称译学馆,设有英、俄、法、德、日五国语言文字专科。1946年东方语言文学系成立,日语专业随之诞生,并于1949年招入第一届本科学生,成为我国高等院校中最早的日语语言文学专业。20世纪60年代本专业就曾招收过研究生。1981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北京大学日语专业成为国内第一批日语语言文学专业硕士授予点之一,1985年成为我国第一个日语语言文学专业博士授予点。1987年成立北京大学日本文化研究所。
现在的日本语言文化系下设日本语言教研室、日本文学教研室和日本文化教研室,共有17名专职教师,均有长期在日本留学或进修的经历,其中有14人获得博士学位。曾有徐祖正、陈信德、刘振瀛等名师在北大日语专业执教。几十年来,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优秀的日语人才,国务委员唐家璇、前驻日大使徐敦信、中日友协副会长王効贤是北大日语专业的毕业生。
我系每年招收本科生一个班,现有本科生70名,研究生48名,研究生与本科生的比例之高,反映出北大作为研究型大学的特点。本科毕业后约有三分之一的同学会继续攻读研究生。研究生现有日本语言、日本文学、日本文化三个研究方向。我系日语语言文学专业博士生的在校生人数居全国前列,并曾培养出我国第一位日语语言文学专业的博士。
日语专业设立以来,秉承北京大学的人文传统,坚持教学与科研并重的办学方针,经常举办不同规模的学术研讨会,定期出版学术刊物《日本语言文化研究》。在学科建设、学术研究、教材编写、人才培养、对外交流等方面均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今天,为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我们也正在为学生多创造国际体验的机会而不断努力。 阿拉伯语言文化系的前身是原东方学系阿拉伯语言文化专业,建立于1946年,是中国高校建立最早的阿拉伯语专业。半个多世纪以来,积累了丰富的阿拉伯语教学经验和雄厚的师资力量。现有教授2人、副教授7人、讲师3人,有本科、硕士、博士三个教学层次和阿拉伯语言、阿拉伯文学及阿拉伯伊斯兰文化等教学和科研方向。
阿拉伯语是联合国工作语言之一,通用于西亚北非20多个国家和地区。该地区在古代曾产生辉煌灿烂的阿拉伯伊斯兰文化,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目前,中国与阿拉伯世界各国的友好合作关系正在政治、经济、贸易、文化交流各个方面迅速发展,并且有着广阔的前景。
阿拉伯语系本科阶段的学制为4年,培养的学生要求专业阿拉伯语在听、说、读、写、译五方面具有扎实的基本功和良好的汉语基础以及宽广的知识面和良好的素质。学生除了接受全面系统的阿拉伯语语言训练外,还要完成英语、计算机等全校性必修课,同时还要选修本系开设的阿拉伯文学、阿拉伯历史文化、阿拉伯世界现状以及其他院系开设的汉语、中国文学、外国文学及相关的或学生感兴趣的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等方面的课程。
学生毕业去向一般为外交部、文化部、新华社等国家机关、涉外机构、涉外企业、科研单位、高等院校和攻读硕士、博士学位。 本专业创建于1945年,其前身是国立东方语专韩国语科,1949年并入北京大学东语系,是我国同学科中设立最早的专业。
本专业拥有雄厚的师资力量,共有9名教师,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3人、讲师3人,均有长期在朝鲜、韩国留学、进修的经历,其中有6名教师具有国内外著名大学的博士学位。本专业还长期聘用教学经验丰富、治学态度严谨的朝鲜、韩国专家担任教学任务。近年来,本专业教师编辑出版了《朝鲜语》(1-4)、《中韩翻译教程》等20余种优秀教材,其中很多教材被选定为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 出版了《中朝词典》、《韩国语实用语法》等几十本工具书及学术专著,发表了有关韩国、朝鲜语言、文学、政治、经济、社会等研究领域的论文数百篇,其中很多成果获得国内外各种奖项。
本专业可以进行本科、硕士、博士三个层次的教学。为本科生开设的课程主要有精读、泛读、视听、会话、写作、口译、笔译等基础课程及涉及语言学、文学、文化等领域的专题课程。通过对学生进行全面、系统的韩国(朝鲜)语技能训练及对韩国(朝鲜)文学、文化及社会知识的传授,培养具有良好的专业素质,对韩国(朝鲜)文化、社会有深入的了解,具有开阔的视野、出色的思辨能力、较高人文素养的高水平人才。此外,学生还可以利用北大的丰富资源,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选修双学位或攻读辅修专业。本专业与韩国、朝鲜的许多大学有交流关系,除每年有经常性的互访及学术交流外,还可选派部分学生到韩国、朝鲜进行为期六个月或一年的语言实践。
本科毕业生的主要就业方向为国家部委、科研机构、出版机构、新闻机构、国企及三资企业等。成绩优异且愿意继续求学的学生,将有机会被免试推荐为研究生,攻读本专业或法律、国际政治、经济等专业的硕士学位,还可以赴韩国、朝鲜、美国、英国等国深造。 越南语专业的前身为1942年成立的国立东方语言专科学校越南语科,于1949年并入北京大学东语系,是我国高校最早的越南语专业。本专业也是国内相关学科中最早设立硕士研究生点的专业。本专业自创建以来共培养本科生、培训生、进修生约400余名,硕士研究生 20 余名,他们中的许多人已成为我国外交、文化、新闻、经贸、教育等各领域的骨干或有造诣的专家学者,其中包括5位驻外大使。他们为推动中越政治、文化、经贸往来、促进中越友谊做出了重要贡献。
越南语专业要求学生通过四年的学习,能够具备扎实的听说读写译等语言技能,对越南国情、历史文化、文学等有较为深入的了解,了解东南亚区域的基本概况,能够胜任外交、经贸、文化交流等领域的工作,为进一步的学习和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本专业与越南河内国家大学有良好的合作关系,每年都与越南学生开展交流活动,本专业学生还有机会在暑期赴越南进行学习和实地考察。 2008年5月的一场热带风暴让很多人了解并记住了“缅甸”这个名字,这里有优美的自然风光、丰富的自然资源、淳朴的民众和独具特色的文化。那么你想学习缅甸语吗?想深入了解这个神秘的国度吗?想从事与缅甸有关的研究工作吗?欢迎你来北京大学缅甸语专业。
缅甸语专业是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东语系最早创办的专业之一。现有副教授和讲师各 1 人。从 1949 年至今先后招收了 18 届本科生(约 220 人)、 13 届硕士生(包括缅甸语言、历史、文学和汉藏语系语言比较等方向计 21 人)。毕业生主要进入国家部委、新闻机构和科研院所从事与缅甸语有关的工作,近年来随着中缅经贸关系的发展,企业对缅甸语的需求也日益增多。 印地语专业属于1946年创立的印度语言文学学科的一部分,其前身是1942年于云南建立的东方语文专科学校中的印地语科,1949年并入北京大学。印地语是印度的国语,是印度宪法规定的官方语言之一 (另一种为英语),以其为母语的人口约有4-5亿。自建立至今,本专业已经培养了400多名本科生(包括10多名留学生)、100余名专科生、40多名硕士和博士生,他们在科研、教育、外交、文化、新闻、经济等各个方面为国家建设、中印文化交流和中印两国友好关系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在教学方面,本专业不仅注重印地语、英语两门外语的语言教学,也重视学生对对象国印度及整个南亚地区的整体知识的学习,还积极鼓励学生选修第二学位,强调对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在科研方面,本专业已出版了基础教程、文学史、语法、辞书、专著、译著等几十种教材和科研著作,并鼓励有志者将来从事学术研究工作 。
Ⅲ 北大信科院教研室电话多少
北大号称有四大疯人院,版本不一,但不管怎么算信科都绝对是名至实归。
信科是北大第一大院,每个年级300多人,竞争异常激烈;其中相当一部分高中时都有竞赛背景或者编程功底,所以有些课程的老师就会从一开始拔高难度;而在大二学年包括大一下学期,一学期会有好几门专业课,每门的作业量都很大并且布置很频繁,而程序本身越写越长,调试程序需要的时间一般也越来越长,所以信科同学平日里都异常辛苦。
但付出就有回报,当毕业找工作看到谷歌网络腾讯这种巨头校园招聘海报上写着的专业大多属于信科的时候,他们就足够全校羡慕了。
希望对你有帮助~
Ⅳ 北京有什么地方有英语角一类的口语交流的场所
雕刻时光英语沙龙
地点:五道口雕刻时光同文馆
时间:每周日上午10点至12点
虫虫寄语 时光里聚集的人多是有一定英语基础的大学生和上班族,大家都对中西方文化有一些感悟,所以才能聚首。我们有固定的电影课和Topic交流,也有cosplay表演。交流之前,教师会交代相关背景知识和一些可能会用到的语法句法。交流之后,教师会分析我们的错误,并给予指导。英语基础已经不错的人,可以来这里纠正口语硬伤,了解外国文化。
人大英语角
地点:人民大学正门小花园
时间:每周五晚7点开始
虫虫寄语 在这里有人练口语,有人找信息,有人发信息,还有人找朋友,我觉得这儿更像是“现实中的BBS”。其实,我的口语已经够用了,工作语境也不错,来这里就是为我的外语培训中心招揽生源。
新东方Elite英语沙龙
时间:每晚4∶30~5∶30,6∶30~8∶30
地点:新东方Elite南礼士路光大校
虫虫寄语 中心里的人,每天到点就往沙龙里跑,沙龙已经成为我们巩固知识、补充知识和深度沟通的重要平台。沙龙里的人不论水平高低,都会带给你新鲜的东西。
ABC英语沙龙
时间:每晚皆有,时间不定。
地点:ABC各校
虫虫寄语 这次沙龙,教师通过对美国舞蹈历史的介绍,带我们了解美国文化变革。通过舞蹈学英文是一种全新的体验。
新航道高校英语脱口秀
地点:包括中国农业大学在内的九所高校。
时间:每周五周六周日晚。
虫虫寄语 来这里的虫子最好带一些口语水平相当的朋友,每周聚会,围绕一个话题,敞开了谈。话题最好是生活中的小事,有感悟,才能谈出东西来。好主持也很重要,不要喧宾夺主,英语角里最好有伴,这样可以互相纠错。
精品虫虫俱乐部
时间:每周四晚7∶00开始
地点:海淀文化艺术大厦精品购物指南报社
虫虫寄语 虫虫俱乐部可能是京城媒体主办的第一个成规模的英语沙龙,英语机构中的虫子,英语讲台上的虫子,生活中的虫子在这里都有自己的舞台。《精品》的时尚气质就是虫虫俱乐部的特色。
虫虫工具推荐
严严实实的西服套裙配梦露,朋克青年读《经济学人》……虽说现在流行蛮拧和混搭,但联系到学习上,还是应讲需求的。现下英语学习资源丰富,但你都用得对吗?听听超级虫子的高见吧。
万芳亭英语角(WFT english corner)
位于南三环洋桥西北角的万芳亭公园内,每周六上午9:30-11:30举行。乘坐300、324、368、957等公交车在洋桥站下车即可。进入公园后,先找到骑师俱乐部的位置;在骑师俱乐部门口对面的长廊就是英语角举办的地点。希望爱好英语的朋友们多多参加我们的活动,谢谢!
北京“万芳亭”公园每周六上午 9:30~11:30 举办英语角活动。公园工作人员非常支持英语角活动,提供桌、椅、黑板等设备。公园内环境幽雅,风景优美,空气新鲜,安静和谐,舒适典雅,令人神往,是英语译员们交流、聊天、放松的好场所。
既能结交同行朋友,又能练习英语口语,何乐而不为?
外教:
Andy Hornett, 英国谢菲尔德大学文学硕士
Frank: 英语语言文学学士,来自尼日利亚,ESL教师
组织者:
Kevin Tang,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硕士,原解放军外国语学院英语系教员
John Lu,总后勤部学术部硕士,原解放军外国语学院英语系教员
haha,解放军外国语学院科技英语文学学士,原解放军军械工程学院外语教研室教员, FanE『翻译中国』站长
主办:万芳亭公园,世纪龙马公司
协办:12英语俱乐部
联系人:Laura
联系方式:[email protected]
------------------------------------------
学院路英语角(XY english corner)
原大运村英语角自2005年4月30日第一次活动以来,受到大家的热情支持。 但由于大运村广场为风口,冬天天气恶劣,自2005年12月3日-2006年3月11日第一次暂停。暂停致使人气遭到重创,重开后不久被迫于2006年5月27日起无限期停。
近日,欣闻亚洲第一大楼(非大师)之谓也的北航综合楼建成,困扰已久的场地问题有望能解决(希望北航不要像天鸿物业“反对一切形式的活动”),于是想迁址,改名,重开英语角,不知道大家是否支持,提前通报一下,支持的筒子请跟贴啊!
重开时间:10月7日(之后每周六)晚6:30-10:00
地点:北航东南门内100米路南上台阶亚洲第一大学楼天井广场东部空地
重开后名称:学院路英语角(XY english corner)
主办:12英语俱乐部
Ⅳ 北京大学英语系的基本简介
此外,1903年6月的《奏定大学堂章程》中又在文科中设立了英国文学门。 1912年京师大学堂改名为北京大学校。1919年废科改系,北京大学分为14个系,由年轻的留美教授胡适担任英国文学系主任。胡适与英文系的另一位著名教授辜鸿铭分别代表了当时新文化运动中的新旧两派。在二十年代中,英文系群贤毕至,集中了陈源、杨荫庆、温源宁、林语堂、徐志摩、郁达夫、罗昌、潘家洵、张欣海、杨宗翰、王文显、吴宓、刘振民等著名学者。温源宁、杨荫庆和凌子平等曾先后出任过系主任。 1932年,北京大学的英、法、德文系合并为西洋文学系,后改称外国文学系。在30年代中来外文系任教的著名英语学者有梁实秋、朱光潜、叶公超、赵诏熊等。英语专业课和选修课的开设当时均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梁实秋和叶公超曾分别先后担任外文系主任兼英语组主任。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南开大学经长沙迁移到云南,合并成立了西南联合大学,直到1946年抗战结束后才重新分开。在艰苦的岁月里,西南联大的外语系的英语教学却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除燕卜孙、温德等外教,在此执教的还有陈福田、潘家洵、钱钟书、陈嘉、叶公超、袁家骅、吴宓、卞之琳、李赋宁和杨周翰等人。
1946年,北京大学迁回北京之后,朱光潜出任了外语系主任。1952年,新中国实行了院系调整,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燕京大学的外语系合并为北京大学西方语言文学系。卞之琳、闻家驷和冯至等曾先后出任西语系主任。
多年来,由俞大絪、朱光潜、杨周翰、李赋宁、赵萝蕤等老一辈学者所创立的人文传统在英语系不断得到发扬光大。经数代人的不断努力创新,使教学科研事业后继有人、蓬勃发展。北大英语专业教育的特色是 : 立足于听、说、读、写等最基本的实用技能,详悉最细碎的语言现象,同时汲取千百年来西方文明长河中沉积下来的人文养分,以多重的视角和高超的境界观察和走入现代社会。语言与文化并举,技能与思想联姻。这便是北大英语系的教育方针和教学实践。得益于综合性大学各学科交叉互补的教育环境,北大英语系所培养的不仅仅是工具型的优秀外语人才,而且是具有高度人文素养、对人类文化和世界文明有较深造诣的“北大人”。
英语系的课程设置正是上述方针的体现。我系目前开设英语精读、视听训练、口译笔译、商业英语及计算机等课程,同时也有一整套文化、文学、语言学、思想史及电影与戏剧等方面的课程。本科生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选修一门辅修专业,或攻读双学位课程。本科生中优秀者可在三年级时直接攻读硕士,或在毕业时免试直攻硕士甚至博士学位。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系英语语言文学专业是我国最早的英语语言文学硕士点和博士点之一,也是国家教育部确定的全国四个英语重点学科点之一。近年来,又成为外国语言文学学科的博士后流动站。
北大英语系有一支年轻化、高学历的教师队伍。随着教师队伍进一步年轻化,具有博士学位和国际化教育背景的教师人数将稳步增加。另有多名英美教师任教,并有国际学者频繁莅临讲学。
英语系现任主任为丁宏为,副主任李淑静(主管大学英语教研室工作), 苏耕欣(主管英语专业教研室本科生工作)、和毛亮(主管英语专业研究生工作)。
Ⅵ 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的科研情况
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的科研方向主要是外国语言、文学和文化研究,形成了一支年龄梯队合理、学科分布比较全面、学科带头人比较突出、科研管理规范化的科研队伍。他们除了以各自的系和专业教研室为单位展开科研之外,还以学术研究机构为平台展开跨系、跨专业、甚至跨学科的研究,形成了非常突出的科研能力,取得了一系列显著的成就。
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教师1999-2006年获国家和省部级的纵向项目86项,其中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两项,同时还获得横向项目多项。在科研成果方面,自1999年至2006年底共完成专著174部、译著324部、编著和教材352部、工具书和参考书90部、研究和咨询报告13篇、音像和软件17种和论文2305篇。在科研活动方面,1999-2006年共举办国际学术研讨会45次,国内学术研讨会41次,同时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的教师还参加各种国际和国内的学术研讨会,每年都有数十人次之多。在科研成果方面,1999-2006年获国家和省部级的科研成果奖励22项,数十位教师因教学科研的突出贡献获得国内外各类荣誉称号、勋章、奖章和奖励。
正是在这一系列成就的基础上,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的外国语言、文学和文化研究在国内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某些研究领域达到了国际水平,为开设各类新课程、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水平奠定了牢固的基础和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的标志性研究成果主要有:
(一)《欧洲文学史》(三卷本)
由李赋宁先生担任总主编的新编《欧洲文学史》是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八五”规划的重点项目,参编者集中了北京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以及香港、台湾教授、学者和我国旅欧旅美的学者,它代表了我国20世纪末21世纪初这个研究领域的最佳水平,于“十五”期间完成。
新编《欧洲文学史》共三卷四册(第三卷分上下两册),总共约0万字,上至古希腊、罗马,下迄20世纪80年代,涵括了近两千年欧洲文学的精华,融史料、文学流派、作家和作品评介为一炉,同时兼有专著、教学参考、词典和网络全书等多种功能。这部文学史坚持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做到了材料翔实、视角新颖,重点作品和作家分析比较深刻到位,具有较高的现代性、科学性、学术性和实用性。
(二)《东方文化集成》
《东方文化集成》丛书的编纂工作是在季羡林先生的大力倡导和亲自主持下,汇集全国东方学学者和专家的力量开展起来的。撰写出版这套丛书就是为了发掘、整理、研究并弘扬东方传统文化,恢复其在世界文化中应有的地位。
《东方文化集成》内容涵盖东方各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历史、民族、宗教、哲学、文学、艺术等领域,计划出版500种,由中国东方文化研究会和北京大学东方学研究院联合组建编委会,经济日报出版社出版。自1996年该项计划启动以来,已经出版了100种书。该丛书的编委会由季羡林先生任主编,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教师承担了主要的组织、编辑和撰写的工作,其中梁立基2003年9月出版的专著《印度尼西亚文学史》获得北京市第八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
这项工程得到国内外专家学者的普遍关注和好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官员也给予了充分肯定。
(三)《北大欧美文学研究丛书》
为了弘扬北大欧美文学研究的优秀传统,促进欧美文学研究的深入发展,外国语学院组织撰写一套《北大欧美文学研究丛书》,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这是一套开放性的丛书,重积累、求创新、促发展。中心希望通过这套丛书系统展示在多元文化背景下北京大学欧美文学研究的优秀成果和独特视角,加强与国际国内同行的交流,为拓展和深化当代欧美文学研究作出自己的贡献。也希望通过这套丛书,广大文学研究者和爱好者对北大欧美文学研究的方向、方法和热点有所了解。同时,北大的学者们也能通过这项工作,对自己的研究进行总结、回顾、审视、反思,在历史和现实的坐标中确定自己的位置。
(四)《波斯经典文库》
由张鸿年教授主持,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教师参与翻译的《波斯经典文库》是国家“九五”和“十五”重点图书规划项目,文库共计七种,18卷,600万字,它集中了中国最优秀的波斯语和波斯文学研究人才,全部以古波斯原著为底本,参照英、俄等译本翻译编辑。
《波斯经典文库》的选题相当全面,规模宏大,它几乎囊括了被誉为波斯文坛四大支柱的菲尔多西(940-1020)、穆拉维(1207-1273)、萨迪(1208-1292)和哈菲兹(1327-1390)的主要作品。
文库基本反映了波斯古典文学的全貌,其中许多经典之作还是第一次介绍到中国,被认为是一项具有填补文化交流和学术研究空白意义的文化工程,必将推动我国学界对波斯古典文学的深入研究,和对伊斯兰神秘主义的进一步探讨。
Ⅶ 急求黄伯荣主编《现代汉语》北京大学中文系和现代汉语教研室编现代汉语》等pdf电子版
黄伯荣主编《现代汉语》(上下)这个只有第四版的,没有找到最新第五版的,并且是高等教育出版社的。这是第四版上册这是第四版下册
Ⅷ 英语教研指的是什么
中国英语教学研究会(China English Language Ecation Association)成立于1981年6月,是教育部高教司直接领导的,中国外语教学研究会(总会)领导下的全国性学术团体,属于二级学会。研究会采用以学校为单位的集体会员制,主要面向有英语专业的高等院校。 研究会的领导机构为常务理事会,由常务理事组成,常务理事会下设秘书处,负责处理日常事务。研究会已历经两届,第一届会长为王佐良,第二届会长为许国璋。第三届常务理事会及其领导班子于2001年5月18日选举产生,会长为北京外国语大学胡文仲教授,秘书长为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社长李朋义。现秘书处设在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内。 研究会的主要任务是组织并支持会员从事应用语言学研究,尤其是研究英语教学的理论和实践,促进国内外的讲学活动以及教学人员、应用语言学和英语教学研究组织的学术和资料交流,并开展与此有关的各类活动,如举办学术研讨会、座谈会、专题报告会和各种讲习班。
Ⅸ 北京大学数学系几何与代数教研室前代数小组(王萼芳,石生明)版的高等代数,和同济大学出版的高等代数
北大这本内容比较传统,使用广泛,市面上的课后题答案也比较多,作者自己也出了相应的参考书。建议使用这本。不过不知道你自学的目的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