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学英语 » 高中必修五英语第一单元第二篇课文讲解

高中必修五英语第一单元第二篇课文讲解

发布时间: 2021-03-08 21:34:00

1. 新标准英语高二必修5第一单元第二页的课文翻译,请大家多帮帮忙..谢谢!

但是有一些词汇的表达就没这么广为所知了。美语中手电筒是flashlight,而英语中的是内torch;在英语中,排队用容queue up,而美语中是 stand in line。有时候相同的词汇却有着不同的意思,这一点是比较让人困扰的。比如说,Chips在英语中是油炸土豆条,而在美语中意为薄片的装在盒子里卖的薯条,英国人称它为crisps。英国人所喜欢的薯条为在大西洋彼岸的法式薯片。

2. 有关于新标准英语高二必修5第一单元第二页的课文翻译,请大家多帮帮忙..谢谢!

Have 还是 have got?
在语法上也有一些不同。英国人说:“Have you got(你有...吗?)...?”而美国人更喜欢说“Do you have...?”美国人可能会说My friend just arrived(我的朋友刚到),但是英国人却说My friend has just arrived(我的朋友刚到)。介词也可能不同,可以比较一下“在团队中”,“在周末”美式英语为 on the team, on the weekend,而英式英语为in the team,at the weekend。
Colour 还是 color?
美式和英式英语在拼写和发音上也有区别。美式英语的拼写看上去更简洁,比如center,color和program(中心、颜色、程序)在英式英语中的拼写为center,colur and programme。自从第一批定居者400年前抵达美洲之后,美式英语的发音收到很多因素的影响。与英式发音最相似的口音实在美国的东海岸。正如爱尔兰作家萧伯纳做出的著名评论:英国和美国是通过同一种语言来区分的两个国家,显然他考虑到发音不同的问题。但是,这些真的那么重要吗?毕竟,可能两国国内(不同地区之间)的发音与两国之间的区别一样多。一个伦敦人理解来自格拉斯哥的苏格兰的人话比理解纽约人的话还要困难一些。
词汇,词汇,词汇
英式英语与美式英语在很多方面都有不同。首先也是最明显的方面就是词汇。有数以百计的词汇在两国都不通用,或者有不同的含义。其中的一些词汇为世人熟知。Americans drive automobiles down freeways and fill up with gas;the British drive cars along motorways and fill up with petrol.(美国人在高速公路上开汽车并且给车加满汽油;英国人在高速公路上开汽车并且给车加满汽油(此处为比较两国在很多词语上使用的不同))。作为游客,你需要搭乘伦敦的underground(地铁)或者美国的subway(地铁);或者你更倾向于乘坐英国的taxi(的士)或美国的cab(的士)环城游览。
此篇文章翻译下来可以看出主旨就是比较英式英语和美式英语的不同;所以只要抓住一个点,翻译还是很容易的。非常抱歉我并没有你的教材,所以只能翻译至此,希望有所帮助。另外,如果你急需后面的译文的话可以拍照发至我的邮箱,我将尽可能地帮助您解决疑问。谢谢,祝您天天开心。[email protected]

3. 高中英语必修5 Unit5 第二篇课文的翻译或者直接用英语复述第二篇课文里的那个故事

应该是这个吧
Using language
英雄青年获奖记
17岁的青年约翰·詹森昨晚在弗镇的救生员颁奖大会上领奖,因为他在一次骇人听闻的持刀袭击案件发生后,为邻居实施了紧急救援。
在颁奖大会上,约翰被授予奖赏。大会共表彰了抢救他人生命的十个人的勇敢行为。
(那天)约翰正在房里学习,突然听到一声尖叫,他和父亲赶紧冲出去,发现一名男子从现场逃跑,而三个孩子的母亲安·斯莱德被人连捅了数刀。她躺在前花园的地上,流血不止。她的双手几乎被砍断了。
正是约翰快捷的动作和急救知识救了斯莱德女士的命。他立即向附近的一些人要绷带,当他们都找不到绷带的时候,他的父亲从屋里拿出一些擦杯盘的布和胶带来。约翰就用这些东西把斯莱德手上最严重的伤口包扎起来。他使劲地按住伤口,使血流得慢些,一直等到警察和救护车的到来。
约翰说:“我为自己所做的事感到自豪,不过,我所做的都是以前别人教会我做的事。”
约翰在读高中时就参加了青年救生员组织。该组织的主任艾伦·萨瑟顿先生在向约翰表示祝贺时说:“毫无疑问,是约翰敏捷的思维和在学校学到的急救技术,挽救了斯莱德女士的生命。这表明懂得急救知识的确能发挥重要作用。”
约翰和其他九位救生员在昨晚领奖时,还出席了由首相主持的特殊的招待会。

望采纳~~谢谢~!

4. 高二英语必修五unit1第二篇课文缩写

课文缩写很好写呀.把时间地点人物发生的事按字数要求写出来就好了.

5. 高中必修5英语第一单元第2页短文解析,带翻译

约翰斯诺击败“霍乱王”

约翰斯洛是伦敦一位著名的医生——他的确医术精湛,因而成为照料维多利亚女王的私人医生。但他一想到要帮助那些得了霍乱的普通百姓时,他就感到很振奋。霍乱在当时是最致命的疾病,人们既不知道它的病源,也不了解它的治疗方法。每次霍乱暴发时,就有大批惊恐的老百姓死去。约翰斯洛想面对这个挑战,解决这个问题。他知道,在找到病源之前,霍乱疫情是无法控制的。斯洛对霍乱致人死地的两种推测都很感兴趣。一种看法是霍乱病毒在空气中繁殖着,像一股危险的气体到处漂浮,直到找到病毒的受害者为止。第二种看法是人们在吃饭的时候把这种病毒引入体内的。病从胃里发作而迅速殃及全身,患者就会很快地死去。

斯洛推测第二种说法是正确的,但他需要证据。因此,在1854年伦敦再次暴发霍乱的时候,约翰斯洛着手准备对此进行调研。当霍乱在贫民区迅速蔓延的时候,约翰斯洛就开始收集资料。他发现特别在两条街道上霍乱流行的很严重,在10天之内就死去了500多人。他决心要查明其原因。

首先,他在一张地图上标明了所有死者住过的地方。这提供了一条说明霍乱起因的很有价值的线索。许多死者是住在宽街的水泵附近(特别是这条街上16、37、38、40号)。他发现有些住宅(如宽街上20号和21号以及剑桥街上的8号和9号)却无人死亡。他以前没预料到这种情况,所有他决定深入调查。他发现,这些人都在剑桥街7号的酒馆里打工,而酒馆为他们免费提供啤酒喝,因此他们没有喝从宽街水泵抽上来的水。看来水是罪魁祸首。

接下来,约翰斯洛调查了这两条街的水源情况。他发现,水是从河里来的,而
河水被伦敦排出的脏水污染了。
他马上叫宽街上惊慌失措的老百姓拆掉水泵的把
手。这样,水泵就用不成了。不久,疫情就开始得到缓解。他证明了,他证明了
霍乱是由病菌而不是由气团传播的。

在伦敦的另一个地区,他从两个与宽街暴发的霍乱有关联的死亡病例中发现了有力的证据。有一位妇女是从宽街搬过来的,她特别喜欢那里的水,每天都要派人从水泵打水运到家里来。她和她的女儿喝了这种水,都得了霍乱而死去。有了这个特别的证据,约翰斯洛就能够肯定地宣布,这种被污染了的水携带着病菌。为了防止这种情况的再度发生,约翰斯洛建议所有水源都要经过检测。自来水公司也接到指令,不能再让人们接触被污染的水了。最终,“霍乱王”被击败了

6.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一单元的第二课的内容讲解

2装在套子里的人
课文研讨

一、整体把握

这篇小说反映了19世纪末沙皇俄国的黑暗现实。1881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被刺身亡,继位的沙皇亚历山大三世加强了专制恐怖统治。当时担任宗教院检查总长的波贝多诺斯采夫给沙皇的奏章中说:“在当前这个艰苦的时代,政府的当务之急就是……平息那种头脑不清、濒于疯狂的社会舆论;必须禁止那种人人饶舌的不可名状的街头巷议,以期尽量减少流言蜚语……”在此之前,受欧洲进步文明思潮的影响,俄国也兴起变革之风,尤其在进步的知识分子和贵族中间,要求自由民主、改变专制制度的呼声日趋强烈,并付诸行动。面对汹涌的变革浪潮,沙皇政府采取一切暴力手段镇压、逮捕、流放革命者,查封进步刊物,禁锢人们的思想言论。全国警探遍布,告密者横行,一切反动势力纠合起来,对抗进步的潮流,竭力维护腐朽没落的沙皇统治。别里科夫就是作者在这种典型环境下刻画出来的典型人物。

阅 读 鉴 赏装在套子里的人从性格、行为上讲,别里科夫封闭、怀旧、胆小、多疑,但他又无时无刻不在极力维护现行的社会秩序。

他“即使在最晴朗的日子,也穿上雨鞋,带着雨伞,而且一定穿着暖和的棉大衣”;他把随身带的东西都放在一个又一个“套子”里;他把自己的脸也“藏在竖起的衣领里”;他“戴黑眼镜,穿羊毛衫,用棉花堵住耳朵眼”;他坐马车“总要叫马车夫支起车篷”。──“总之”,他“总想把自己包在壳子里,仿佛要为自己制造一个套子,好隔绝人世,不受外界影响”。不仅如此,他把和人交往也视为厌事,“他所去的那个挤满了人的学校,分明使得他满心害怕和憎恶”,跟“我”(布尔金)一块儿走路,“对他那么一个性情孤僻的人来说,显然也是苦事”。在尽量封闭、禁锢自己的同时,他“老是歌颂过去,歌颂那些从没存在过的东西”,教“古代语言”。他总认为过去什么都好,其实意味着对现实的恐惧、抗拒。所以作者说他“所教的古代语言”“雨靴”“雨伞”都是他“逃避”“现实生活”的道具。他又胆小、多疑。“他一上床,就拉过被子来蒙上脑袋”,“他躺在被子底下,战战兢兢,深怕会出什么事,深怕小贼溜进来”;他又多疑,什么事都让他“心慌得很,一个劲儿地说:千万别闹出什么乱子”。

从他封闭、怀旧、胆小、多疑的性格行为上看,他的所谓“性情孤僻”,其实是“逃避”外界活生生的生活。人类在生活,生活总要向前发展,文明才能进步。他怕的就是这样的发展、进步,所以他干脆逃避生活,以今不如昔来安慰自己,甚至歌颂“从没存在过的东西”,可见他已经虚妄到什么地步!

他一方面在逃避现实,另一方面又极力维护现行秩序。他在思想上自觉和反动政府看齐。“只有政府的告示和报纸(自然是御用报纸,专制政府镇压自由民主,不可能有宣传进步思想的新闻媒体存在)上的文章”,“其中规定着禁止什么,他才觉得一清二楚”。即使官方批准的东西,他也觉得“包藏着使人怀疑的成分”,总担忧“闹出什么乱子”。至于“违背法令、脱离常规、不合规矩的事”,当然引起他“心慌”,即使和他“毫不相干”,他也要“闷闷不乐”。

如果说他的悲剧是性格悲剧的话,那么他乐于告密,就表现出他人格的卑鄙了。他对自己的无耻行为总是振振有词:“为了避免我们的谈话被人家误解以致闹出什么乱子起见,我得把我们的谈话内容报告校长──把大意说明一下。我不能不这样做。”他从思想上的保守僵化已经堕落到行为上的卑劣无耻了。

他就这样,在思想上行动上把自己和沙皇反动专制统治联系在一起了,压制着身边的人们,全城的人战战兢兢地生活了十年到十五年,“都怕他”,“他们不敢大声说话,不敢写信,不敢交朋友,不敢看书,不敢周济穷人,不敢教人念书写字……”这个“套中人”给人们带来多么大的精神压力和恐惧!

为了更好地展示别里科夫的性格,作者特意安排了结婚这种悲喜剧。像别里科夫这样厌恶别人、恐惧生活的人,居然要结婚,首先是一出让人发笑的喜剧,最后必然以悲剧告终。校长太太,也包括像布尔金这样的同事,都“撮合”“怂恿”别里科夫和华连卡结婚。于是“他昏了头,决定结婚了”。结婚意味着他对生活的渴望,意味着他走出“套子”的尝试。但是要挣脱出既有的“套子”是很困难的,一桩小事,就让他的希望彻底破灭,就让他感到他和生趣盎然的现实生活格格不入。年轻活泼的华连卡“兴高采烈”地骑自行车,这在别里科夫的眼里是多么“大逆不道”的事情,“难道中学教师和小姐骑自行车还成体统吗”?迂腐、多疑、慎重的别里科夫一本正经地想找华连卡谈话,却碰上了她的弟弟,话不投机,别里科夫恼羞成怒,以告密相威胁,被摔到楼下,结果可想而知,婚事完了,别里科夫的性命也完了。──他身上的“套子”太厚重,已经不能让他回到正常的生活中来了。

当然,别里科夫并不是十恶不赦的恶人,他性格孤僻,胆小怕事,恐惧变革,更多的是想做一个纯粹的现行制度的“守法良民”。他的世界观就是害怕出乱子,害怕改变既有的一切,但是他的所作所为,在客观上却起着为沙皇专制助纣为虐的作用。他辖制着大家,并不是靠暴力手段,而是给众人精神上的压抑,让大家“透不出气”。可以说是专制制度毒化了他的思想、心灵,使他惧怕一切变革,顽固僵化,他既是沙皇专制制度的维护者,也是受害者。

其实,无论什么时代什么社会,都有不同形式的“套子”和“套中人”出现。因为时代发展、社会进步,总会有变革,那么就会有反对变革的人出现。这些人除了极端维护自己利益,仇视社会进步,逆历史潮流而动的反动旧秩序统治者外,更多的是墨守成规、因循守旧的小人物,他们对新生事物不适应不理解,甚至满怀恐惧,他们主要在思想和行动上抗拒社会变革。我们从改革开放的历程中,就可以发现许多这样的人和事。可以说改革开放的最大阻力,就是既有的各种“套子”。

二、问题探究

1.别里科夫为什么害怕和憎恶与他人交往?“性情孤僻”是主要原因吗?

“性情孤僻”确实是别里科夫害怕与人交往的一个原因。但是我们还要进一步探究,别里科夫为什么“性情孤僻”?除了性格使然外,社会因素也许更为重要。他恐惧社会变革,沉湎在“怀旧”的虚幻中,不敢与真实的社会生活接触,最后发展为“害怕和憎恶”与他人交往。

2.大多数老师是“有思想”“很正派”受过民主思想的陶冶的人,别里科夫只是“老穿着雨鞋、拿着雨伞的小人物”,两种人的对立总是以后者的胜利告终,有什么深刻的内在原因吗?

首先是社会因素,在沙皇专制政府严酷的统治下,正直、善良、思想进步的人们受到各种钳制,使他们难以同强大的专制机器(包括像别里科夫这样的专制卫道士)抗争;其次是个人因素,在反动政府的高压政策下,即使追求自由、进步的人们,身上也或多或少地带有某种奴性,使他们的抗争很软弱,往往屈服于社会压力,容易向黑暗政治妥协。当时俄罗斯革命的不彻底性就是明证。

3.柯瓦连科赶走别里科夫,别里科夫为什么感到“恐怖”?仅仅是因为“这还是他生平第一回听到别人对他说这么不客气的话”吗?

因为以前他一直压制着全城的人们,现在有人戳穿他的虚弱本质,使他感到震惊、恐惧。一个发展前进的社会真实呈现在他的眼前,以前他自欺欺人式的自信荡然无存。当他意识到进步的力量,以及自己的虚弱时,他感到“恐怖”。

4.别里科夫的死因是什么?

因为被柯瓦连科摔到楼下,因为华连卡的纵声大笑,别里科夫从华连卡家里回来,一头倒在床上,“从此再也没起过床”,一命呜呼。他的死因有以下几种可能:(1)因为“结束了预想的婚事”,生活对他再也没有什么意义,他悲痛、伤心过度而死;(2)这样的事情大跌他“正人君子”的面子,平时就战战兢兢地活着的别里科夫,怕众人耻笑,怕上级鄙视,怕……漫画事件只是使他“难堪”,而这件事却使他“无地自容”,因此恐惧而死;(3)他“满心害怕和憎恶”地活在人群里,整日充满恐惧,“通宵做噩梦”,他想挣脱孤僻的“套子”要结婚,结果未婚妻的哥哥柯瓦连科摔他,未婚妻华连卡笑他,可以说,此时他已经对社会生活感到无比绝望,最终杀死了自己。

5.别里科夫死了,“可是一个礼拜还没有过完,生活又恢复旧样子”。这个结局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

虽然别里科夫死了,但是禁锢社会、束缚人们思想的“套子”仍然存在。另外还有许多“套中人”活着,别里科夫现象不是个别现象,而是社会现实的普遍反映。阻碍社会进步变革的,是专制政府和僵化陈腐的思想。要想让生活有新的气象,必须变革社会,革新思想。

6.小说的主题应该怎样归纳?

可以从两个方面归纳:(1)社会的角度:揭露了沙皇政府对自由的压制、对人权的践踏、对民众的专制。别里科夫能辖制小城的人们,其根源就在于有反动政府的统治作为他的后台;(2)个人的角度:别里科夫作为一个小人物,既可恨又可悲,他思想上保守顽固,恐惧社会进步,甚至到了荒谬的地步,他在政治上成了反动政府的卫道士;他在现实生活中,也因为和众人格格不入而孤僻一生,最终孤独地死去。别里科夫个人的一幕幕丑剧、喜剧、悲剧,都是黑暗的社会政治现实造成的,因此,别里科夫的形象折射出强烈的社会批判意义。

7.小说是怎样用夸张与讽刺的手法表现人物的?

一方面是夸张人物性格本身,像别里科夫这样整天躲在“套子”里的人,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可能存在的;另一方面是夸张人物的作用,说他把“整个中学”辖制了“足足十五年”,连“全城都受着他辖制”,大家什么都不敢干。这些夸张是作者对生活的高度概括,展现了社会的真实本质。别里科夫是众多“套中人”的典型代表,而他对人们的压制,也是专制意识形态对民众的种种压迫的缩影。

讽刺也表现在两方面,一是通过对别里科夫性格行为的夸张,嘲讽了“套中人”的丑陋和可憎;二是以戏剧化的情节,描写别里科夫可悲的下场。他生平最怕出乱子,结果乱子偏偏找上他,挺好的婚事让他自己无端搞出了“乱子”,这不是绝妙的讽刺吗?

关于练习

一别里科夫在生活和思想方面都有哪些“套子”?他为什么要把自己装在“套子”里?

设题意图:这道题主要让学生通过分析人物,进而了解主题。

参考答案:

第一问可参考“整体把握”。第二问可引导学生讨论:别里科夫的“套子”产生的原因,是自身原因还是社会原因?是教育的因素还是性格的悲剧?别里科夫躲在“套子”里是因为恐惧变革而逃避发展变化的社会,还是因性格孤僻而拒绝丰富多彩的生活?

二别里科夫“这个装在套子里的人,差点结了婚”。结婚是不是表现别里科夫对生活的某种渴望?如果他结婚了,能否走出“套子”?

设题意图:这道题意在让学生了解人物性格的复杂性。

参考答案:

可参考“整体把握”。重点让学生注意别里科夫想要结婚,最后又死于婚姻失败这一悲剧的内涵。可以提一些问题让学生思考:如果别里科夫结婚了,他的生活会怎么样?婚姻是否会改变他的性格?他的婚姻是否会破裂,原因是什么,等等。

三在你周围,是否也有这样那样的“套子”?如果有,你是怎样看待这些“套子”的?

设题意图:这道题主要让学生跳出课文以外,从社会生活这个大的范畴来思考小说提出的问题。

参考答案:略。

7. 英语必修五五单元第二篇课文翻译,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

这是第一张图

8. 高中英语必修五unit1两篇reading原文,一篇是讲打败霍乱的,一篇是讲哥白尼的

这篇是讲打败霍乱的:http://www.pep.com.cn/ge/jszx/jtj/dzkb/9s/201107/t20110715_1056922.htm

这篇是讲哥白尼的:http://www.pep.com.cn/ge/jszx/jtj/dzkb/9s/201107/t20110715_1056917.htm

说明:因为我在回答框中无法用图片回答,版 因此你自己到我权所给的链接处,找到你需要的文章图片,然后右键点击图片,可将文章图片保存在你的手机上。这样查看文章时,就不需要每次都打开网页了。

9. 英语必修五第二篇课文翻译

PS:不知道是不是这篇
人们可能会奇怪为什么用不同的词语来描述英格兰、威尔士、苏格兰和北爱尔兰这四个国家。如果你研究英国的历史,你就能够弄明白这个问题。
首先是英格兰。威尔士于公元13世纪就同英格兰联合起来了。如今只要有人提起英格兰,你就会发现威尔士总是包括在内的。然后,于17世纪英格兰、威尔士同苏格兰联合起来,名字改为大不列颠。令人庆幸的是,当苏格兰的詹姆士国王成为英格兰和威尔士的国王时,这三个国家在无(军事)冲突的情况下实现了联合。最后在20世纪初通过同样的和平方式,英国政府尽力把爱尔兰也纳入进来,组成了联合王国。然而,爱尔兰的南部却不情愿这样并分离出去建立了自己的政府。因此只有北爱尔兰同英格兰、威尔士、苏格兰联合起来组成了联合王国,这一点从新的联合王国国旗(“联合杰克”)上就可以看得出来。
值得称赞的是:这四个国家在一些方面(比方说在货币和国际关系上),它们的确是共同合作的,但是有些制度仍然区别很大。例如,北爱尔兰、英格兰和苏格兰在教育体制和立法体制上都存在着差异,并且它们有着各自的足球队参加像世界杯之类的比赛!
在这四个国家中,英格兰是最大的。为了方便,它大致可以划分为三个地区。最靠近法国的那个地区叫做英格兰南部,中部地区叫英格兰中部,最靠近苏格兰的那个地区叫英格兰北部。你会发现大部分人口居住在南部,但是大部分工业城市在中部和北部。虽然就全国范围来说,这些城市都不像中国的城市那样大,但是它们都有着世界闻名的足球队,有的城市甚至还有两个队!令人遗憾的是这些建于19世纪的工业城市并不能吸引游客。要找历史性的建筑你得去罗马人建造的更古老的但是比较小的城镇。在那儿你能找到更多有关英国历史和文化的东西。

10. 高中英语必修五第一课课文概况

约翰.斯诺击败“霍乱王”

约翰.斯诺曾经是伦敦一名著名的医生——他的确医术精湛,以至于维多利亚女王请他当私人医生。但当他一想到要帮助得了霍乱的普通老百姓时,他就会感到振奋。霍乱在当时是致命的疾病,人们既不知道它的病源,也不了解它的治疗方法。因此每次爆发霍乱时候就有数千个惊恐的人死去。约翰.斯诺想要面对挑战并解决这个问题。他知道,再找到病源之前,霍乱是无法控制的。
霍乱之所以能致人死亡,当时有两种看法,斯诺对这两种推测都很感兴趣。第一种看法是霍乱病毒在空气中繁殖着,它像一股危险的气体到处漂浮,直到找到病毒的受害者为止。第二种看法是人们在吃饭的时候把这种病毒引入体内。病毒从胃里发作而迅速殃及全身,患者就会很快死去。
约翰.斯诺推测第二种说法是正确的,但他需要证据。因此,在1854年伦敦再次爆发霍乱的时候,他就着手准备他的调查。当霍乱在贫民区迅速蔓延的时候,他就开始收集资料。在两条特定的街道上。霍乱流行的很严重,以致在10天之内就死去了500多人。他决心要查明其原因。
首先他在一张地图上标明了所有死者居住的确切地方。这给他提供了一条说明霍乱起因的很有价值的线索。许多死者是在宽街的水泵附近(特别是这条街上的16、37、38和40号)。约翰.斯诺还注意到有些住户(如宽街上的20号和21号以及剑桥街上的8号和9号)却无人死亡。他没有预料到这一点,余生他做了进一步调查。他发现,这些人都在剑桥街7号的酒馆里打工,而酒馆为他们提供免费啤酒喝,因此他们没有喝水泵抽上来的水。看来霍乱的流行要归罪于饮用水了。
其次,约翰.斯诺调查了这两条街的水源情况。他发现,水是从河里打来的,而河水被伦敦排出的脏水污染了。约翰.斯诺马上叫宽街上惊慌失措的老百姓拆掉水泵的把手。这样,水泵就用不成了。不久,疫情就得到了缓解。约翰.斯诺在此之前就曾经表明,霍乱是由病菌而不是由气团传播的。
在伦敦是另一个地方,他从两个与宽街爆发的霍乱有关联的死亡病例中找到了证据。有一位妇女是从宽街搬来的,她特别喜欢那里的水,每天都要派人从水泵打水运到家里来。她和她的女儿喝了这种水,都得了霍乱而死去。又了这个额外的证据,约翰.斯诺就能够肯定的宣布这种被污染了的水携带有病菌。
为了防止这种情况的再度发生,约翰.斯诺建议所以水源都要经过检验。自来水公司接到指令,不能再让人们接触被污染的水了。最后,“霍乱王”终于被击败了。

热点内容
年级下册英语第六单元试题 发布:2021-03-15 14:24:47 浏览:649
初中英语教研活动简报 发布:2021-03-15 14:24:24 浏览:505
英语培训机构简历模版 发布:2021-03-15 14:24:04 浏览:793
重庆大学虎溪校区英语角 发布:2021-03-15 14:23:12 浏览:768
孩子要不要上英语培训班 发布:2021-03-15 14:23:05 浏览:960
如何提高高考英语听力 发布:2021-03-15 14:22:34 浏览:590
英语思维导图四年级下三单元 发布:2021-03-15 14:22:27 浏览:205
沂水英语培训 发布:2021-03-15 14:21:43 浏览:242
2018中职英语试卷答案 发布:2021-03-15 14:21:36 浏览:918
15高考英语全国2 发布:2021-03-15 14:21:10 浏览: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