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看英語教學視頻心得體會
1. 觀看高考視頻的英語讀後感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下面提供讀後感的基本寫作方法,隨後翻譯成英語就可以了:
一、讀後感的概念
讀後感的概念有兩重含義:一是真實的、不受任何約束的讀後感,二是一種作文的體裁,考試時要接受各種條件的約束。下面這篇讀後感,就接近於第一種讀後感。寫這種讀後感,主要是給自己看的,一定要真實,有什麼感想(當然感想應當有意義,值得一寫)就寫什麼感想,與心得筆記不同,它要展開來寫,盡量像一篇文章,盡量寫得生動、實在、深刻。一般應當寫清楚讀了什麼,有什麼感想,聯想到了什麼,對自己有什麼作用等。它不追求文體、格式框框,寫起來也可長可短。
二、讀後感的寫法
寫讀後感最重要的一點是要讀出所讀書籍或者文章的「眼睛」,它是你展開來寫的基礎、中心和出發點,這個問題我們已經在上一講里說過了,這里就不多講了。其次,寫讀後感,有它一定的規矩,有的書上把它歸納為「引、議、聯、結」,四個字,想公式一樣。對於這些規矩我們不可以不學,考試時只要內容有創意,套用這種公式未嘗不可;但我們也不要受其所限,寫成千篇一律的「八股文」,也可嘗試在結構上有自己的創意,有自己的個性。但不管怎樣,讀後感也離不開「讀」——對原文的引述、概括、評價等等,離不開「感」——自己的感想。只要把這兩個字表達好了,就是好的讀後感。
三、寫讀後感的基本技巧
在讀過一篇文章或一本書之後,把獲得的感受、體會以及受到的教育、啟迪等寫下來,寫成的文章就叫「讀後感」。
讀後感的基本思路如下:
(1)簡述原文有關內容。如所讀書、文的篇名、作者、寫作年代,以及原書或原文的內容概要。寫這部分內容是為了交代感想從何而來,並為後文的議論作好鋪墊。這部分一定要突出一個「簡」字,決不能大段大段地敘述所讀書、文的具體內容,而是要簡述與感想有直接關系的部分,略去與感想無關的東西。
(2)亮明基本觀點。選擇感受最深的一點,用一個簡潔的句子明確表述出來。這樣的句子可稱為「觀點句」。這個觀點句表述的,就是這篇文章的中心論點。「觀點句」在文中的位置是可以靈活的,可以在篇首,也可以在篇末或篇中。初學寫作的同學,最好採用開門見山的方法,把觀點寫在篇首。
(3)圍繞基本觀點擺事實講道理。這部分就是議論文的本論部分,是對基本觀點(即中心論點)的闡述,通過擺事實講道理證明觀點的正確性,使論點更加突出、更有說服力。這個過程應注意的是,所擺事實、所講道理都必須緊緊圍繞基本觀點,為基本觀點服務。
(4)圍繞基本觀點聯系實際。一篇好的讀後感應當有時代氣息,有真情實感。要做到這一點,必須善於聯系實際。這「實際」可以是個人的思想、言行、經歷,也可以是某種社會現象。聯系實際時也應當注意緊緊圍繞基本觀點,為觀點服務,而不能盲目聯系、前後脫節。
以上四點是寫讀後感的基本思路,但是這思路不是一成不變的,要善於靈活掌握。比如,「簡述原文」一般在「亮明觀點」前,但二者先後次序互換也是可以的。再者,如果在第三個步驟擺事實講道理時所擺的事實就是社會現象或個人經歷,就不必再寫第四個部分了。
四、寫讀後感應注意的問題
第一是要重視「讀」
在「讀」與「感」的關系中,「讀」是「感」的前提、基礎;「感」是「讀」的延伸或者說結果。必須先「讀」而後「感」,不「讀」則無「感」。因此,要寫讀後感首先要讀懂原文,要准確把握原文的基本內容,正確理解原文的中心思想和關鍵語句的含義,深入體會作者的寫作目的和文中表達的思想感情。
第二是要准確選擇感受點
讀完一本書或一篇文章,會有許多感想和體會;對同樣一本書或一篇文章,不同的人從不同的角度思考問題,更是會產生不同的看法、受到不同的啟迪。以大家熟知的「濫竽充數」成語故事為例,從諷刺南郭先生的角度去思考,可以領悟到沒有真本領矇混過日子的人早晚要「露餡」,認識到掌握真才實學的重要性;若是考慮在齊宣王時南郭先生能混下去的原因,就可以想到領導者要有實事求是的領導作風,不能搞華而不實,否則會給混水摸魚的人留下空子可鑽;再要從管理體制的角度去思考,就可進一步認識到齊宣王的「大鍋飯」缺少必要的考評機制,為南郭先生一類的人提供了飽食終日混日子的客觀條件,從而聯想到改革開放以來,打破「鐵飯碗」,廢除大鍋飯的必要性。
一篇讀後感,不能寫出諸多的感想或體會,這就要加以選擇。作為初學者,就要選擇自己感受最深又覺得有話可說的一點來寫。要注意把握分析問題的角度,注意聯系自己的實際情況,從眾多的頭緒中選擇最恰當的感受點,作為全文議論的中心。
2. 看英語電影後的心得體會3000字左右
社交網路影評
傳記電影的特質之一就是建塑英雄傳奇,因為是傳奇,所以蘊含有戲劇元素,因為是真人實事,因而就會帶給不同觀眾不同的啟示。 大衛芬奇執導的《社交網路》(The Social Network)以當紅網站Facebook的崛起事跡做主軸,Facebook創辦人馬克扎克...
傳記電影的特質之一就是建塑英雄傳奇,因為是傳奇,所以蘊含有戲劇元素,因為是真人實事,因而就會帶給不同觀眾不同的啟示。
大衛·芬奇執導的《社交網路》(The Social Network)以當紅網站Facebook的崛起事跡做主軸,Facebook創辦人馬克·扎克伯格憑什麼赤手空拳打造出六十九億美元的傲人財富?他的成名策略、機緣和手段就是全片的主要內容。
一般人在約會時,都很努力扮演孔雀角色,想要展示自己的羽毛,以求吸聚目光,但是馬克與女友Erica的談話卻極無趣,一方面大談美國著名的一些社團,多少名人都是因為躋身名流社團,相互提攜,因而創造不杇事功,一方面則是要求Erica不必回校去看書,因為他讀的波士頓大學要求不多,不必苦讀。
第一個話題表示他體悟人要成名,最要走終南快捷方式,才能快又好,能夠獲得名流提攜,加入社團,就可以平步青雲,那是一個平凡學子認知的人生現實;第二個話題則是他自視不凡的知識水平,哈佛學生才要看書,波士頓大學不必,女友的知識水平和身份地位,是不是當場比矮了半截?誰還想要跟這么不風趣的男生交往?但是正因為如此無趣,卻已讓人精準看見他的焦慮與傲慢。
馬克的唯一好友安德魯 Saverin同樣也期待著能夠獲得意謂階級和資源都高人一等的古老秘密社團「鳳凰會」;出身富貴人家的雙胞胎劃船好手卡麥隆與泰勒.溫可沃斯兄弟(Cameron and Tyler Winklevoss)也同樣自詡著身份不凡,但是要網羅才氣縱橫的馬克加盟時,卻只准他從單車進口出入,不也是明顯著有著出身不高,地位就不堪的勢利心情?
《社交網路》此刻散發出最有趣的訊息就是:是的,你們有錢,你們呼朋引伴的社團很有地位,但是你們的腦袋如漿糊,我可以暫時委屈,但是我一定能超越你們。天底下還有比這更振奮人心的勵志訊息嗎?
相對於哈佛校園里的菜鳥,在1999年共同推出Napster 音樂下載網站的西恩.帕克對馬克而言就像黑暗汪洋中的一盞明燈,更像是專業世界的領航員。
關鍵在於馬克等人的目光都還停留在校園之際時,西恩.帕克的目光已經把Facebook的世界指標指向了美國各州、全球各洲,網路帝國的概念確實非常迷人,馬克願意讓出股份給西恩,當然就是他確實扮演了引航導師的角色(包括把the facebook 的冠詞the給拿掉,單獨留下facebook,理由是這樣更簡潔;包括在名片上直接印著:我就是CEO,XXX),不管是故意耍帥,或者是慧眼識英雄的惺惺相惜,都符合了年輕人創業的叛逆精神,或者是期待被看見,受重視的心理,更重要的是因為西恩是曾經有過成功前例的前輩,他講的內行話,就遠比安德魯的邊打邊摸索,更有說服力,俗話說「曾經滄海難為水」,西恩見過滄海之大,他替「Facebook」規畫的企業擴張與營銷策略。
西恩其實缺點很多,第一次約會就遲到了快半小時,愛嗑葯,也愛泡妞,但是初到名店餐廳,熟門熟路宛如大爺的氣派,確實也非幾個小小大學生難以想像,前輩大哥不但有專業見解,還能帶著大家一起吃喝玩樂,確實夠讓菜鳥動心也動容了。但是,西恩的角色註定抵觸了安德魯的尊嚴、專業與地位,最後的那場辦公室決裂戲,因此也成為全片最高潮的人生無情。
是的,決裂的場合上,安德魯慘遭羞辱,悲憤離席,馬克雖然不是導火線,但是他縱容西恩發飆,眼看著安德魯離去,他沒有惻隱之心,亦沒有採取任何有效慰留行動,默默承受,看似珍惜著昔日友情,卻也是坐視著「新歡」去挫折「舊愛」,然後才又淡淡地連說了三句:「你做得太過份了。」開口,都由別人開口;錯,都是別人的錯,這是何等高明的帝王術?馬克的冷漠與絕情,儼然已從「一杯看劍氣」進化到「二杯生分離」,古往今來的成功帝王,誰不是如此絕情?成名或成功的滋味,也就成為《社交網路》中最濃烈的人間背景了。
3. 對於英語學習的心得體會
多做些語法題,最好做它個三四本,每天聽一套聽力,買一些完形填空和閱讀理解的練習,堅持每天做定量,多背些高考英語滿分作文,真的很有用,閱讀和完形里不認識的單詞,坐好找個小本記下來,每天也要堅持記單詞,記多少自己定,長時間下來你的詞彙量會大大增多,下一些英文歌聽,最好把歌詞下下來,跟著學,有時候考試的單選題會碰到一樣的生片語,這是本人的深切體會!電影最好也要多看,有時候裡面的台詞會讓你記住一些好句型,還能提高口語水平,這我也是深有體會的,注意平時的積累這也是很重要的,見到英語就要去記,不管它是不是跟自己的考試有聯系,像廣告語啊,大街上的廣告牌呀,很多很多,關鍵是要自己發現。說了這么多,最重要的還是要看你有沒有毅力啊,這都是我的深切體會,裡面也附加了一些高考狀元的學習方法,這些希望幫到你,都是自己打的哦,希望你能實現自己的目標,加油:-)
要有學習的毅力啊,要不然說再多也沒用,採納啊
我高一了,不過幾年級都可以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