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是如何翻譯成中文的
1. 英語如何翻譯成中文
明白單詞的意思,然後根據句意翻譯,有時候也需要一定的基礎。在諺語中,需要你理解,通過間接的翻譯,得出真正的答案。還要注意中文的語序和英文不同,有時是相反的。希望採納。謝謝。加油!
2. 英語怎麼翻譯成中文
英語中,如果是一個句子,不能按照單詞排的順序翻譯。
如:I
like
it
very
much.
你不能翻譯成專「我喜歡它非常」屬,這不是一句通順的話,正確的是「我非常喜歡它」。
當然,有的句子是可以一個詞一個詞地翻譯,然後拼起來。
如:I
get
up
early.
I我
Get
up起床
Early早
合:我起床早
3. 最初英語是如何翻譯成中文的
就象小孩開始學說話一樣,剛開始他們什麼也不知道,只是跟著大人學,知道 了哪個詞代表哪個意思.不同國家的人剛開始的時候肯定也是這樣慢慢熟悉對方的語言,並加以總結,並告知後人,然後我們才有了各種的翻譯.
按照中國基督教史研究專家顧長聲的說法,《聖經》在中國的翻譯最早可推至唐朝(618-907)。公元635年,有國外傳教士抵達當時中國的首都西安傳教譯經,並有一部份《聖經》譯本出版與流傳,但並非全譯,譯本也已失傳。好象這就是最早的翻譯了。是人家老外翻的。!~
http://..com/question/36367871.html?si=2
以上都是網上參考的資料。事實上我也認為最早是由進入中國的西方傳教士和其他外國人學習了中文,再將他們本國的知識和生活用語翻譯過來的,只是現在很多譯法已經不為我們所用而已。
另外就是我國近代對外派遣很多留學生,他們到了西方,就像新生兒童學習一門新語言一樣學習了英語,然後對照漢語的內容,就翻譯過來了!
4. 英語最初是如何被翻譯成中文的
盲人摸象瞎子過河一樣,融入當地人地生活,用世界通用的語言肢體語言去交流,親自去體會每一個單詞的含義,凡是語言就存在著共同之處。久而久之,每個英語單詞就有確切的中文字與之對應了。
5. 英語最初是怎麼翻譯成中文的
據說,很久以前,有一個英國人在他10幾歲的時候就來到中國,因為小孩語言能力強,住了一段時間就會中文了,同時自己也在復習英文好不忘母語,最後掌握了兩國語言之後就開始編寫字典和語法
不可以。但是金錢幾乎是萬能的,如果你有足夠現金的話,你可以僱用一位優秀的槍手來多答問題從而提高網路的分數,這既可以給網友們對要知道的問題提供答案從而增長他人的知識,也能給自己因為增加了網路分數而帶來快樂。
6. 英文是怎麼翻譯成中文的
大家好,我想把「我喜歡你是寂靜的,彷彿你消失了一樣」翻譯成英文。請高手指教謝謝!
7. 英語如何翻譯成中文
先弄懂英文原文的意思並確保理解,然後組織中文遣詞造句,盡可能將原意用通順的中文完整復述出來。翻譯大體分為直譯和意譯兩種方法。例如:It is raining cats and dogs. 直譯:天正在下貓們和狗們。意譯:天正下著傾盆大雨。
8. 英語到底是怎麼翻譯成中文的
好淵源的問題~最初一個英國人在10幾歲就來中國住,因為小孩語言能力強,住了一段時間就會中文了,同時自己也在復習英文好不忘母語,最後掌握了兩國語言之後就開始編寫字典和語法。
9. 最初的英語是怎麼翻譯成中文的
十九世紀中葉,五口通商的結果使廣州成為中國人從實用角度開始學習英語的最早地方。當時在廣州出現了一本英語教科書,叫做《鬼話》(Devil』s Talk)。(請查看參考資料最後一段)
其實,這部旨在教中國人學習英語的課本不過是一種粗淺的、用漢語注音的英語詞彙入門書。例如:把today注為「土地」,把man注為「曼」。
1884年上海的點石齋石印了一本可以被稱之為最早的英語900句的會話書,書名叫《無師自通英語錄》。
這部書突破了《鬼話》只以單詞為核心的編排方式,而代之以譯成漢語的英文句子為核心。當然,它仍採用漢語的字詞來標注英文的讀音。例如:How many chapters are there in this book?這句英文被注成了「好美呢卻迫忒兒司阿兒。
(9)英語是如何翻譯成中文的擴展閱讀
英語的發展要追溯到公元410年,羅馬人離開不列顛之後,日耳曼部族包括盎格魯、薩克遜開始湧入。羅馬人走後,沒有留下他們使用的拉丁語,反倒是實用的盎格魯薩克遜語言進入到當地人的語言,帶去了新的詞彙。公元597年,基督教傳入英國。基督教的流行,使當地人更容易接受拉丁文的怪字。
公元800年,丹麥人入侵英國。維京語言給英語帶來了好戰意味明顯的詞彙,英語中共有2000個詞彙源於維京人。1066年,征服者威廉入侵不列顛,帶來了來自海峽對岸的法語。法語成為了上層階級與官方事務用語。總的來講,英文大概從諾曼語中吸收了一萬多個單詞。
1337年,英法百年戰爭開始。在這116年的爭斗中,英語吸收了法語中的戰爭詞彙,並逐步取代法語,成為當權者的語言。
10. 英文是怎樣翻譯成中文的
1. 十九世紀中葉,五口通商的結果使廣州成為中國人從實用角度開始學習英語的最早地方。當時在廣州出現了一本英語教科書,叫做《鬼話》(Devil's Talk)。其實,這部旨在教中國人學習英語的課本不過是一種粗淺的、用漢語注音的英語詞彙入門書。例如:把today 注為「土地」,把man注為「曼」。1884年上海的點石齋石印了一本可以被稱之為最早的英語900句的會話書,書名叫《無師自通英語錄》。這部書突破了《鬼話》只以單詞為核心的編排方式,而代之以譯成漢語的英文句子為核心。當然,它仍採用漢語的字詞來標注英文的讀音。例如:How many chapters are there in this book? 這句英文被注成了「好美呢卻迫忒兒司阿兒則兒意因祭司不克」。另外,英文在上海更發展成了以通俗的、類似打油詩一樣壓韻的竹枝詞為載體的不乏趣味的「洋涇浜」英語,這就是所謂的「別琴」竹枝詞。「別琴」這兩個字原本是英文business(生意)的近似漢語讀音,後來英國人惡意地取笑這種不準確的讀音,於是就用pidgin這個發音相近的英文詞來表示胡編亂造的、不規范、不準確的英文。Pidgin English便成了「洋涇浜英語」的代稱。舉個例子博大家一笑:「清晨相見好貓迎(早上見面說good morning),好度油圖噓闊情(相互問候說how do you do);若不從中市歸市(squeeze,意思是敲詐),如何覓市叫先生(先生為Mr.)。」 2. 從英語習得史的角度看,在這一英語學習的「啟蒙期」,中國人學習英語的方法特點是:(1)完全以字為中心,簡略之極;(2)完全以漢文化的生存實境來強迫英文就範。換句話說就是:「字本位」,中學為體,西學為用,「以中制夷」。只是,依照這樣的方法學出來的英文真難為了洋鬼子。 3. 1898年,一個名叫馬建中的人出版了一部影響巨大的著作——《馬氏文通》。這是國人寫的第一部漢語語法書,以歐洲語言的所謂「葛郎瑪」(grammar)來系統地解釋古漢語的文言文。「葛郎瑪」這樣一種總結語言規律的方法被馬建中拿來「以夷制中」,使國人茅塞頓開地感受到漢語文言文亦有語言「規律」可循。從英語習得史的角度看,進入這一以「句本位」為特徵的英語學習的「理解期」後,中國人學習英語的方法一變而為強調「語法」,即注意力轉向到英文詞與詞之間的「構成關系」上,重視完整的句子,旨在理解英文的「意義結構」。對於「啟蒙期」而言,無疑這是一次英語學習方法上的革命 旱樹
滿意請採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