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培訓機構的章程
㈠ 考研要求過英語四六級嗎
CFA對英語的考核並不難,基本英語四級水平就可以順利讀題,並且在CFA三級階段IPS投資報告的編回寫即使答語法錯誤或者拼寫錯誤也不會扣分,主要是關鍵投資點的分析,如風險承受程度、投資年限、風險規避、稅收規劃等等,掌握專業的基礎知識才是CFA的要求,其他知識一般的參考標准。CFA考試雖然是純英文的考試,但它更是金融類考試。所以CFA考生千萬不要被英語所嚇倒,因為就算你是英語專業的大學生也要從頭學起。CFA這門考試作為一個純金融學領域的考試,在金融的所有的書籍中,存在最多的不是生僻詞,而是專業名詞。這些專業名詞,都有獨特的翻譯,獨特的理解。無論考生的英語水平如何仍然要從專業詞彙學起。
㈡ 要開辦一個培訓班需要辦理哪些手續
開一個培訓機構都要經過教育局的認可,拿到辦學許可證。
1、到培訓機構所在地的教育局去索取並填寫申請表,(要提供開辦者的相關資質,學歷學位證明等)經過審核批准,頒發許可證才能開辦。
2、向工商行政部門申請營業執照進行法人登記(要提供驗資證明、經營場所狀況等等)。
3、辦理稅務登記。
4、支付注冊資金。
申請籌設或正式設立民辦教育機構,申請辦學許可證,需提交下列材料:
(1)申辦報告。內容主要包括:舉辦者、培養目標、辦學規模、辦學層次、辦學形式、辦學條件、內部管理體制,經費籌措與管理使用等;
(2)舉辦者的姓名、住址或者名稱、地址。
(3)資產來源、資金數額及其有效證明文件,並載明產權;
(4)屬捐贈性質的校產須提交捐贈協議,載明捐贈人的姓名、所捐資產的數額、用途和管理方法及相關有效證明文件。
(2)英語培訓機構的章程擴展閱讀
開辦一個技能培訓班的具體流程:
1、網上錄入信息。
申請人通過市人力資源保障部門職業技能培訓補貼管理系統(點擊進入:)錄入信息並提交。
2、到公布的受理點提交紙質申請材料。
受理點地址及聯系電話見附件。
3、公示。
市、區人力資源部門將符合補貼條件的名單定期集中匯總,在受理審核部門的政府網站公示5個工作日。
4、異議處理。
公示期間有異議的,由受理單位復核。經復核,異議成立的,取消其補貼資格;異議不成立的,按規定支付補貼。
審核辦理
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依據職業培訓機構設立條件和設立標准進行審核,需要對申請材料的實質內容進行核實的,應指派2名以上工作人員進行核查。審核完畢後,以書面形式做出批准或不批準的批復。批准設立的,頒發《民辦職業培訓機構辦學許可證》。
辦結時限:20個工作日
㈢ 如何樹立正確的單位文化
構建和諧社會,創建和諧校園
[內容摘要] 高等學校是人才薈萃、知識集中的地方,是實施科教興國戰略的生力軍和重要基地。構建和諧的大學校園,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如何把思想活躍、多元文化交融的高校建設成為和諧的「高地」,成為和諧社會中的「首善之區」,是一個有重大現實意義的新課題。
[關鍵詞] 創建和諧校園 依法治校,校園環境 安全穩定
黨的第十六六中全會,作出了《關於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若乾重大問題的決定》。這是對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具有重大指導意義的綱領性文件,反映了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內在要求,體現了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的共同願望。
高等學校是人才薈萃、知識集中的地方,是實施科教興國戰略的生力軍和重要基地。構建和諧的大學校園,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高等教育實現了快速、持續、健康的發展,面對著經濟持續快速發展、利益格局急劇調整、社會矛盾日趨復雜的新形勢,如何把思想活躍、多元文化交融的高校建設成為和諧的「高地」,成為和諧社會中的「首善之區」,是一個有重大現實意義的新課題。
一、科學發展是建設和諧校園的根本。伴隨著高等教育大眾化的步伐,前進中的各種困難,必須通過發展來解決。要牢牢把握以人為本這個核心。學校的一切工作,都是為了學生的發展,一切為了學生的健康成長。在確定思路、做出決策、安排工作等各個環節,都要以師生的利益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在教師的發展上,樹立教師是學校第一資源的觀念,充分發揮教師的主體作用,為他們創造施展才能的舞台。在學生的培養上,既要有精英教育的質量觀,給少數智商發展水平高的學生提供發展的空間;也要樹立大眾化的質量觀,給大多數學生提供成長成才的空間。
二、法律和制度是建設和諧校園的基礎。只有依法治校,才有可能從根本上協調、平衡各種關系,促進校園和諧。要按照《教育法》、《高等教育法》等法律法規,規范辦學行為,避免侵權行為的發生;依據《普通高等學校學生管理規定》,規范學生管理,服務學生成才;修訂和完善校內各項規章制度,使之與法律法規相銜接,尊重學生的獨立人格和個性發展,從而在校園營造一個民主法治、管理有序、校園安定的和諧環境。要健全溝通機制,如建立學生議事會制度、校長信箱、校領導接待日、黨員接待日、學生事務申訴中心等;充分發揮共青團、學生會等的作用,使學生社團組織在構建和諧校園中發揮獨特的作用。要把提高青年學生的法律素質,作為人才培養的基本目標,納入教育的整體規劃,使學生在潛移默化間受到法治的熏陶。以抓「學風」、「考風」為突破口,加強誠信教育,規范學生行為。廣大教師要言傳身教,在教育教學活動中自覺貫徹法治精神,促進自身法律素質的提高。要通過法制教育,使廣大師生遵紀守法,自覺維護校園和諧與穩定。
三、濃厚的學術空氣是和諧校園不可缺少的條件。當前,宿舍文化、課桌文化、服飾文化、網路文化、簡訊文化、卡通文化、新新人類語言文化等非主流文化的傳播中,消極因素的影響成為校園中不和諧的音符。學校要加大投入,把學生文化建設納入學校發展的總體規劃,在人、財、物等方面加大投入,完善文化設施,美化校園景觀,充實文化標志,改善公寓環境建設,增強藝術感,提升文化品位;辦好學生公寓文化宣傳主題板報、報紙和主題網站,形成公寓文化的系統化、主題化,如文化月、藝術月、衛生月、安全月、讀書月、節約月等。在公寓社區內設置「文化牆」或開辟「文化走廊」,增添文化氛圍。通過公寓文化建設,必將增強學生自我控制的"「軟約束"」,樹立集體和"「家園」"意識,加強宣傳文化陣地建設,增強學校文化競爭力,堅決抵制各種有害文化和腐朽生活方式對學生的侵蝕和影響。
四、校園平安是和諧校園的保障。維護校園安全穩定,是建設和諧校園的基礎性工作。在學校周邊,網吧多、出租房多、無證攤點多、娛樂場所多、交通隱患多。如果校園周邊矛盾激化、秩序混亂,師生就難以安心教書和勤奮學習。所以,學校要始終把確保校園穩定作為頭等大事。定期開展創建"「平安校園"」的活動,加強學校及周邊環境綜合治理工作。選配好高素質的學生輔導員隊伍、建立輔導員日查寢制度、輔導員談話制度、思想政治工作進網路、建立輔導員工作室、黨團活動室、社團活動室、心理咨詢室、校領導值班制度、校園110報警求助系統等。都是為和諧校園的建設、大學生的健康成長創造良好的條件。都是做好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條件。
五、做好貧困生的助學幫困和畢業生就業及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通過設立獎助學金、建立經濟困難大學生認定製度、設立助學基金、做好助學貸款等工作,建立多渠道資助體系;通過學校畢業生就業指導服務中心,把就業指導課納入教學計劃,開展高校畢業生就業招聘月活動,優化就業服務環境,提升就業服務水平;加強學生心理健康指導,建立大學生心理檔案,確保大學生的健康成長。
六、良好的校園環境,是建設和諧校園的前提。我校處在城郊結合部,相關設施沒有完全配套,部分教師工作、學習、生活還存在諸多不便。所以,就要提升服務質量,努力使校園成為師生溫馨的家園。要從師生最急、最盼、最憂、最怨的問題入手,把師生的呼聲作為第一信號,急師生之所急、想師生之所想、辦師生之所盼、解師生之所怨,認真研究解決事關師生切身利益的問題。
《關於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若乾重大問題的決定》全面、深刻地闡明了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性質和定位,強調我們構建的和諧社會,是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上,中國共產黨領導全體人民共同建設、共同享有的和諧社會。指明了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指導思想、目標任務、工作原則和重大部署。繼承、豐富和發展了科學社會主義理論,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新境界。我們要認真學習、深刻領會、全面貫徹《決定》精神,抓住機遇,應對挑戰,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創建湖南女大和諧校園扎實工作,努力奮斗.
和諧校園建設視野下高校團建工作探析
[內容提要] 和諧校園建設是時代進步和高校改革發展的必然趨勢。高校共青團組織應從團學工作面臨的新形勢、新情況、新問題出發,緊緊圍繞和諧校園建設的實踐,積極圍繞學校改革發展的中心工作,始終以科學發展觀和六中全會精神為指導,注重分析市場經濟的發展、擴招和高等教育大眾化、學生群體利益訴求多樣化、繳費上學和就業壓力增大、學制和學分制的改革、網路媒體的快速崛起等方面給高校共青團工作提出的挑戰和機遇,進一步扎實推進共青團的各項工作,使高校團建工作上層次,上水平,努力消除校園建設中的不穩定、不和諧因素。高校團組織必須正視當前變化發展的新情況、新問題,站在和諧校園建設的高度努力解決高校團建工作中面臨這些矛盾,在工作中積極創新理念、准確定位、創新模式、深化提高、突出特色、打造精品、營造氛圍、拓寬渠道、規范管理、提升層次,不斷增強高校共青團組織和共青團工作在和諧校園建設實踐中的影響力、創造力和凝聚力。
[關鍵詞] 團組織;共青團工作;和諧校園建設
大學校園是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構造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直接向和諧社會建設培養輸送高素質人才的基地,是引領社會文明與發展的機構,理應擔負起構建和諧社會的重任,建設和諧校園。高校團組織緊緊圍繞和諧校園建設,始終以科學發展觀和六中全會精神為指導,圍繞中心工作,進一步扎實推進共青團的各項工作,使高校團建工作呈現出了上層次,團干能力有提高的大好局面。但也不可否認,在建設和諧校園的過程中,高校共青團工作中也存在和出現了一些不和諧因素。
一、和諧校園建設中高校共青團工作面臨的新形勢
1.處於轉型期,市場經濟的發展給高校共青團工作提出新課題
當前,我國社會正處於轉型期,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化和市場經濟運作模式的逐步成熟,校園中大學生的思想觀念、價值取向、行為方式、人生追求也隨之產生了許多新的變化。現在大學生大多是上世紀80年代後出生的,伴隨著中國20年改革開放成長起來的他們,和以往的大學生有著明顯的不同。他們中存在著集體主義精神和團隊意識不夠、誠信意識和人際關系緊張、心理承受能力較差、價值取向物質化、缺乏艱苦奮斗意識、貪圖安逸、對人生和工作過於現實、急功近利等特點,使得他們潛意識中的理想與現實、奉獻與索取的矛盾沖突越來越激烈。如何引導他們在開放務實的現實中更好地實現其自身的價值,使其走好自己的成長成才之路,是高校共青組織和共青團工作面臨的新課題。
2.受擴招的影響和高等教育大眾化的趨勢,高校共青團工作的對象進一步多元化近年來隨著教育體制改革的深入進行,民辦高等教育的異軍突起,高等教育在經歷了1999年以來擴招之後,大眾化的趨勢更加明顯。高校校園內學生的數量驟然增加,學生及學生家庭的成分日益復雜,而高校相應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途徑卻沒有太大和有效的變革。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僵化、針對性不夠強、保證監督措施不力等等,使得高校共青團工作對象呈現出多層次、多元化的復雜特點。無形中使高校共青團工作走入了誤區,出現了偏差,不利於引導青年大學生在和諧校園建設中盡快成長成才。
3.各學生群體利益訴求多樣化,已成為高校共青團工作面臨的重要而急迫問題
和諧人際關系是和諧校園建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人際和諧的根本是利益訴求的和諧。雖然在校園內,各學生群體的根本利益和根本目標與學校是一致的,但在共青團工作中各學生群體的具體利益訴求關系確實不盡相同。如在某些具體的利益訴求中出現的個別利益「對立」。因此,作為高校的共青團組織,如何通過開展主題鮮明、內涵豐富、形式多樣的高雅文娛活動引導學生各群體利益訴求與學校建設發展趨於一致,建立健全各學生群體利益訴求機制,協調兼顧各學生群體之間的利益,讓每個群體都感到自己是學校發展的重要分子,自己的勞動得到尊重和回報,從而積極主動地為和諧校園建設而努力奮斗是擺在高校團組織面前的一個重要而緊迫的新問題,也是對其工作能力、工作方法和工作水平的考驗。
4.繳費上學和就業壓力的影響,對高校共青團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隨著高等教育的改革發展,「繳費上學」、「自主擇業」、「雙向選擇」的概念已逐漸被社會、家庭和學生接受。而每年數百萬的高校畢業生確實是一個令社會和政府頭痛的問題。近幾年來就業壓力的也逐漸增大。僅2007年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就達到495萬人,比2006年增加82萬人,畢業生人數再創新高(《大學生就業:期待社會共同推進》,《中國教育報》2007年3月5日)。如何應對就業壓力是一個嚴峻的考驗。如何有效引導在校生,疏導因「交費上學」和「就業壓力」而產生的矛盾、恐懼、失落心理,使其能更好地面對求學和就業的嚴峻考驗,進一步轉變大學生就業思想,做好人生的職業規劃,深入推進大學生素質拓展計劃及每個家庭和個人在考慮教育投入與回報關系時也開始對學校的生活、學習和發展環境提出了新的要求。學生作為消費者,只會以是否有利於自身素質的提升,是否有利於將來的就業,是否有利於以後的成長成才等來衡量高校團組織開展一系列活動的含金量,衡量學校的教學、管理,以此來確定是否參與各種活動。
5.學制和學分制的改革,使高校共青團工作組織模式不適應,工作難度進一步增大在彈性學制和學分制下,以班為單位、以宿舍為單位的建制都將受到影響,班級、宿舍的概念會進一步弱化。同時,《高等教育學校管理規定》對在校學生實行本科不超過8年,專科不超過6年的彈性規定,使學生個人的自主性得到了體現、而集體主義意識和集體參與意識將會更加淡漠。這都使得高校共青團原有的組織形式與長期形成的院系、班級或宿舍為單位開展活動的傳統組織體系不相適應,使團組織的影響力和覆蓋面受到極大影響,也進一步增強了團組織在實踐中有針對性開展各種活動的難度。
6.網路媒體的快速崛起對高校共青團工作信息化提出了新的挑戰
最近十年來,隨著電子產品和通訊網路的迅速發展,互聯網作為繼報刊、廣播和電視之後的第四媒體迅速崛起,其滲透力與影響力與日俱增,尤其是對伴隨著手機媒體出現的新生代來講,其表現形式和作用方式已經對具有較高文化層次的特殊群體——在校大學生和高校共青團組織產生深遠而特殊的影響。但是,網路上的信息的魚龍混雜,不良信息如色情、暴力及宗教仇視、種族歧視等文化垃圾,對大學生的思想觀念、價值取向、思維方式、行為模式、個性心理都產生了廣泛而深刻的影響,嚴重危害大學生的身心健康。同時,網路的虛擬性、封閉型也大大增強了人們之間感情的隔閡,使得一些青年的政治意識、階級意識、甚至國家民族大局意識淡化。這就要求高校的共青團組織必須建立信息化工作機制,牢固佔領網路工作陣地,主動推進團組織的信息化建設,才能順應時代發展的要求,以適應青年學生發展的需求(陳卓武:《高校團工作信息化建設》,《中國青年研究》2006年第4期,第45頁)。
二、和諧校園建設視野下高校共青團工作的思考與實踐
高校是全社會的晴雨表,在改革和發展的過程中,必然會遇到這樣那樣的矛盾和問題,存在一些影響校園穩定建設的不和諧因素(馬德秀:《和諧校園與高校黨建》,《光明日報》,2007年1月31日)。高校團組織必須正視它們,把圍繞和諧校園建設作為戰略任務納入到學校的建設發展規劃中去的工作中心,努力解決高校團建工作中面臨的不斷提升高校共青團組織自身的戰鬥力、凝聚力和創造力的問題。
1.高校共青團的工作要創新理念,准確定位,樹立共青團工作的價值取向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高校團組織要主動去適應市場經濟的開放性、競爭性、創造性、盲目性、自發性、投機性、逐利性的特點,將其納入到時代與社會不斷前進和學校改革發展的大背景下去研究探討,要深刻認識和諧校園建設的目的在於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實現人的現代化,全面培養德、智、體、美、勞同發展的人才。和諧校園建設的核心是以人為本、以學生為本,關鍵在於「促進社會公平和正義」。這就要求校園建設必須有必要的張力,而不是絕對的無排斥的整合。高校共青團組織要緊密結合教書育人這一中心任務,創新理念,准確定位。以育人為本,樹立高校共青團工作普遍認同的基本價值取向,培養自由而全面發展的人。高校共青團要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公民道德實施綱要》和社會主義榮辱觀為原則,按照黨對青年學生自身發展的需要,培養和諧校園的精神支柱,不斷在正確的價值理念上取得共識,竭誠服務於青年學生成長成才。新形勢下,實現和諧校園建設,要求高校共青團組織把維護學生的根本利益和具體利益結合起來。滿足學生:在知識方面,堅持追求真理,崇尚科學而成長成才;在行為上,致力於奉獻社會,服務社會辦學理念的實現;在精神上,提倡學術自由,思想解放,追求理想;在校園文化活動上,從實踐中全面提升能力,增長才幹,培養高素質人才。同時,團組織還要按照「三貼近」原則,理解學生、尊重學生、引導學生,盡可能在思想、學習、生活、擇業等具體方面,幫助他們解決具體困難和實際問題。因此,有了這樣的共識,我們創新了工作理念,樹立新了新價值取向,才能使高校共青團工作更好地服務於和諧校園建設。
2.高校共青團的工作要創新模式,深化提高,加強共青團的自身建設
胡錦濤同志指出,共青團工作要在工作思路上創新,工作方式上創新,自身建設上創新。這為新世紀新階段共青團工作指明了方向(廖飛:《新團務管理的科學內涵與主要任務》,《中國青年研究》2007年第2期,第22頁)。高校共青團自身建設是一個系統工程,包括自身管理機制建設、自身組織建設和自身作風建設。團的自身管理機制建設是前提,自身組織建設是保障,自身作風建設是關鍵。(1)共青團自身管理機制的和諧建設。建設和諧校園,必然對高校的共青團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近年來,我們也一直在反思共青團事務的管理機制問題,深入研究共青團工作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積極探索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共青團建設發展的規律,不斷提高管理意識、管理效率和管理水平。始終把團自身管理機制的和諧建設作為重要內容,放在重要位置上來抓,大力推進共青團在工作思路、工作方式、自身管理機制上創新,開創共青團工作的新局面。為此,首先就要抓好團組織自身建設理念的樹立;其次是抓團組織自身的管理機制運作;再者是提高團組織自身的管理效率和降低自身的管理成本;第四是抓團組織管理人員的素質,力求通過管理突破瓶頸,尋求共青團自身管理機制的創新和和諧校園建設核心競爭力的突破。(2)共青團自身組織的和諧建設。一所大學,院(系)、班級是共青團的基層組織。建設和諧校園實現共青團自身組織的和諧建設,很大程度上取決於院(系)、班級的基層團組織的協調共處、協調配合。實現共青團自身組織建設的和諧,關鍵存在於嚴格按照團的章程和民主集中制的組織原則,充分相信學生,充分依賴學生,以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為宗旨,強化團的目標考核和項目運作機制,不斷增強團的工作覆蓋面,提高團基層組織的凝聚力和戰鬥力,為和諧校園建設營造良好氛圍。(3)共青團自身作風的和諧建設。作風是校風的導向,滲透於師生員工日常學習、工作、生活的各個方面,其行為往往容易成為教師與學生的效仿、評論的對象,自覺不自覺地對教師與學生的行為產生導向作用。作風能滋養好的學風,培養出好的教風。團組織自身作風建設主要通過各級團組織的團幹部來體現。目前團幹部教育、培養的內容和方式都迫切要求在實踐中得以提高,以改善團幹部的知識和能力結構。團務管理重在提高把知識運用於新的環境和情景的職業操作能力,目的使團幹部迅速適應新的工作,拓展自身的知識和能力結構,不斷加強和改進團組織機關和服務部門的工作作風,切實提高工作效率。要在牢固樹立「宗旨」意識上狠下功夫,努力改進工作作風中存在的問題(賽雲秀:《加強「三風」建設提高育人質量》,《光明日報》2007年4月9日)。要不求「過得去」,力求「過得硬」為廣大師生辦實事、辦好事、解難事,使高校團組織的管理和服務保障工作更好的適應和諧校園建設的需要,豐富校園里的團學活動。
3.高校共青團的工作要突出特色,打造精品,抓好學生會、學生社團等各學生組織建設高校共青團工作基本上是「一體兩翼」的工作局面,即以共青團組織為主體,以學生會、學生社團為兩翼,圍繞學校的中心任務來開展工作(李忠偉、姚遠、孫德剛:《新形勢下做好高校共青團工作的思考》,《中國青年研究》2007年第1期,第52頁)。學生會、學生社團是學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的學生組織,是共青團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和職能上的延伸,其作用是無以替代的。充分發揮各級團組織的優勢,根據各級團組織自身特點和活動規律進行引導和管理,指導他們獨立自主地按照各自地章程開展工作,從人力、財力、物力上給與提供充足的保障,以保證活動開展的豐富而有教育意義。
除此之外,切實加強團學幹部的培訓力度。要積極探索團學幹部培訓的新體制,更新培訓理念,豐富培訓方法,將團學幹部的能力本位培訓和實踐操作技能培訓相結合,用先進理論武裝團學幹部頭腦,以增強團組織的凝聚力和影響力。包括黨建帶團建工程、在學生社團中設團支部等,逐步形成團組織工作的長效機制。
加強團學幹部理論武裝。基層團學幹部要深入學習貫徹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構築強大精神支柱。要持之以恆地學習理論,在系統上下功夫,堅持理論學習與把握青年工作規律相結合、與指導工作實踐相結合、與提高工作能力相結合,自覺把學習成果運用於工作時間,要加大對團學幹部學習的檢查、考核工作能力,抓好時間、內容、人員和效果的「四落實」。
增強團學幹部服務意識。基層團學幹部要牢固樹立科學發展觀和社會主義榮辱觀,牢固樹立服務大局、服務同學、服務集體的意識。按照「謙虛謹慎、戒驕戒躁、精幹高效」的要求,切實改進工作作風和工作方式,把同學贊成不贊成、滿意不滿意作為衡量工作成效的重要標准。
4.高校共青團的工作要營造氛圍,拓寬渠道,加強共青團的信息化建設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指出「全面加強校園網的建設,使網路成為弘揚主旋律,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手段。」(中央16號文件,2004年8月26日)這是推進團學工作信息化進程的重要指導思想。共青團工作信息化就是為了充分利用、組織網路系統和信息網路系統,進一步促進和豐富共青團的工作方式和工作手段,更好地在思想政治工作、校園文化建設、社會實踐活動、科技創新等方面對學生開展教育,提供有效服務。鞏固共青團網路宣傳陣地。高校共青團組織要在以往團刊、廣播、櫥窗等傳統的宣傳陣地基礎上,拓展新形勢下共青團工作的新空間、新渠道。要充分利用信息化的網路資源,開展和建立高校共青團工作的網路信息平台,實踐以組織建設上網、校園文化上網、社會實踐上網、志願服務行動上網等主要內容的共青團思想政治工作進網路工程。要建立共青團組織的專業網站,加強基層團組織的思想建設與組織建設,促進組織創新與教育創新。
利用網路信息化的開放性,使團的活動不再受校園和人數的限制,將活動在不同地點同時展開,提高活動的覆蓋面和學生的參與面。共青團的網路信息化資源,將共青團的工作從流水作業變為分布式作業,使分工合作得到更好的協調統一,提高工作效率。利用網路的及時性,明晰團的工作思路,使團的工作與廣大團員青年及時交流、反饋,促進學生對團組織及學校有關部門工作的了解和支持。主要包括:一是建設網上團幹部隊伍,加強其理論學習、計算機技能、人文修養的多方面培訓,發揮團組織在網路建設中的思想優勢。二是積極開設網上校園,嘗試建立網上團支部,採用在線交流來開拓工作思路,採用自定義的工作方式來豐富工作內容,採用整體協作來提高工作效率,逐漸形成完善開放的工作體系。三是營造大學生情感歸屬的網路空間。要對大學生的思想觀念和行為方式深入分析研究,因勢利導,建設有特色、有內容、有教育意義的網路來引導潮流,將青年學生牢牢團結在團組織周圍。
5.高校共青團的工作要規范管理,提升層次,倡導開展主題鮮明、內涵豐富的校園文化活動校園文化是拓展大學生素質教育的重要途徑,也是進行思想政治教育不可缺少的一種手段。校園文化建設是高校共青團工作和和諧校園建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應該注重活動的科技性、內涵性,多注重不同層次學生對文化生活的需要,多注重活動中的科學精神和人文精神的滲透,積極引導學生樹立高尚的審美情趣,提升和諧校園的文化品位。(1)以社會實踐和青年志願服務為內容,堅持服務社會,提升能力,培養青年學生在實踐中的服務意識和奉獻精神。實踐是育人的重要手段,也是青年學生成長的大課堂,是建設新時期和諧校園的有效途徑。深入開展社會實踐活動,引導青年學生在社會實踐中成長成才。通過社會實踐調查,不斷讓學生拓寬視野,開闊胸襟,關注社會,思考人生,在與社會的半接軌中提高認識,增長才幹,培養競爭觀念,切實樹立學生的市場競爭意識,為學生今後的職業發展規劃奠定基礎。如我校積極響應上級團組織「百校結百村」的號召,以「實踐榮辱觀、服務新農村」為主題,積極探索項目化運作,創新社會實踐運行機制,取得了明顯成效。開展青年志願服務活動,努力培養青年學生的服務意識和奉獻精神。堅持「立足校園,面向社會」的原則,結合專業特色,拓寬志願服務領域和活動內容,充分利用「3.5全國青年志願者學雷鋒日」、「12.3國際殘疾人日」等到敬老院、兒童福利院、特殊教育學校和社區等地方開展志願服務活動,努力塑造「同一片藍天下」、「愛心服務工程」等志願服務品牌,使學生在活動過程中陶冶情操,錘煉品質,在實踐中逐步樹立了報效國家,奉獻社會的理念。(2)以文化和藝術活動為載體,強化文化育人的氛圍,著力培養青年學生的文化藝術素質。努力開展豐富多彩且靈活多樣的學生文化藝術活動。高校共青團組織要大力營造文明、健康、文雅的校園文化和育人環境,努力提升學生的文化品質和格調,真正達到「寓教於樂、培養情趣、內化素質」的目標。首先,注重挖掘學校的各類教育資源,打造校園文化活動品牌,營造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來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比如我校舉辦的「新校園·新青年·新生活」英語演講比賽、「陽春絲雨」普通話朗誦比賽、大學生辯論賽、校園歌手大賽、公寓文化節、大學生科技文化藝術節、「挑戰杯」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等活動。立足學校實際,注重校園文化活動的實效。每年舉辦的「女生文化月」系列活動就是根據我校女生多的實際情況和女生教育特點量身打造的。開展了如女生手工藝作品展、女大學生心理健康知識講座及其他女子體育賽事等多種融思想性、藝術性和趣味性於一體的活動,深受女大學生喜愛。用優秀的藝術作品和文藝節目豐富青年學生的校園業余文化活動,打造和諧校園的靚麗風景線,竭力提高青年學生的藝術素質和藝術欣賞水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