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英語導學案點評
⑴ 小學英語課堂評價特點有哪些
小學英語如何進行有效地課堂評價
小學英語課堂教學評價是一種形成性評價,它對於英語教學有著重要的意義。其一,課堂教學評價是教師對學生進行終結性評價的依據。它記錄著學生的學習效果,學習態度和與他人合作等情況,為教師進行終結性評價提供了第一手資料。其二,課堂教學評價是組織、調控教學的重要手段。利用評價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活躍課堂氣氛,維持課堂紀律,促使教學順利進行。如何實施英語課堂教學評價呢?我想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談一談。
一、激發學生對評價的興趣
愛因斯坦曾說:「如果把學生的熱情激發起來了,那學校所規定的功課,會被當作一種禮物來接受。」同理,如果學生對評價感興趣,那麼,評價以及使用了評價的英語學習,會成為學生樂於接受的禮物。如在教學水果單詞 peach, pear, orange, watermelon,以及所涉及的兩個句型「I like ….」 和」Do you like ….」時,我精心地設計了教學評價方案,製作了peach, pear,orange 和watermelon 這四種圖片。將全班同學分成四個小組,每組選擇一種圖片。凡是答對了問題的學生就可以為本組獲得一張圖片,貼在黑板上。這個評價活動貫穿著整個教學過程。學生們循規蹈矩,回答出問題就拿一張圖片,貼到黑板上。教學到操練「I like….」句型這一個環節時,出現了一個高潮。楊寶天說了句「I like pears.」 我出其不意的從講桌里拿出一個梨送給他。他高興極了,在同學羨慕的眼光中回到座位上。同時,教室里像炸開了鍋,學生們爭先恐後舉手,要求發言。
在這節課中,我採用了兩種不同的評價手段,一為圖片,一為實物。很顯然,學生對於能夠吃的實物感興趣多了,有強烈的想得到它的慾望。對評價有了興趣,學生對課堂活動就有了狂熱的參與度。當然,每堂課都使用實物作為評價是不太現實的。那麼,怎樣才能使學生對其他的評價手段也感興趣呢?我認為,讓課堂教學中的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緊密結合起來,使課堂教學評價常規化,是最為有效的方法。
二、使課堂教學評價常規化。
所謂常規,是指沿襲下來經常實施的規矩。英語課堂教學評價常規化,就是要讓英語課堂教學評價成為一種規矩,一種制度,堅持不懈的執行下來,其評價的結果不斷積累,成為終結性評價的資料來源與依據。
要使英語課堂教學評價常規化,需要做多方面的工作。
(1)立好評價的項目。在一堂英語課中,需要評價的項目很多,有學習效果方面的,如聽、說、讀、寫;有學習態度方面的,如學習積極性,在小組合作中的參與度等;有學習策略方面的,如怎樣解決老師提出的問題,學習過程中遇到困難該怎麼辦,等等。這些項目如果不一一列出告訴學生,他們在評價時就不會知道該從那些方面下手。
(2)給出評價的標准。在列出項目後,要給每一項分成A、B、C三等,分別給出三種不同的獎勵標志,如,教師教學用書後附有的大棕熊和小松鼠貼紙。記錄下評價結果,到期末根據貼紙數目的多少,給學生定等級,打評語。
(3)教給學生評價的方法。要使評價常規化,學生必須掌握評價的方法。在第二點中,老師已經給出評價的項目與標准,然後讓學生對照標准,進行評價的訓練。老師要對學生進行評價常規訓練,養成良好的評價習慣。有聽的習慣:聽別人的發言,為發表評價奠定基礎;聽別人給出的評價,接受他人反饋的意見。說評價的習慣:注意發言禮貌,說話委婉,虛心學習他人的優點。這些習慣的養成,需要老師進行長期的訓練
⑵ joinin四年級下英語導學案含教學反思
不足之處:一是在進行到最後一個教學環節時介紹自己學校時,多數學生完版成不好,不知如何權去說。二是在教授canteen和library這兩個詞彙時,讓學生簡單介紹如何文明就餐和在圖書館閱讀時,部分學生不太積極,參與較少,沒有達到預想效果。
改進措施:①設計最後一個教學環節介紹自己學校,如果事先准備一張學校地圖讓學生看圖說話,效果會更好。②今後對孩子在課堂上的表現要及時給予評價和反饋,多鼓勵或適當採取物質獎勵來增強他們的自信心,調動他們參與積極性。
總之,只要做到課前用心琢磨、精心設計,課上密切關注每一位孩子,課下及時反思、不斷總結,一定會讓更多的孩子喜歡上英語。
⑶ 如何寫好英語導學案
所謂導學就是如何指導學生學習的教案。所以說,要從學生視角還要從教師角度思考撰寫導學案!我建議將導學案設定為三到四部分。首先復舊引新,考慮學情設定符合教學內容的試題。新知操練方面,要在講授新知的基礎上進行操練,邊講邊練,所以要考慮到試題的難度要有層次和梯度。知識擴展,這一步主要是在原有知識的基礎上延伸所學,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大開眼界,可以適當的增添些英語趣味性的內容,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
⑷ 淺談如何利用導學案指導學生進行英語課前的有效預習
實施新課改之前,學生課前不預習的問題也曾讓我無計可施,想要激勵,形不成連續性,動手督查,有些課程的內容也確實無法操作。各地推行新課改以後,一種叫導學案的方法進入了我的視線,它解決了我在這方面的困惑。
導學案是學生自主學習的依據,就像教師依據教案上課一樣,它的編寫圍繞課堂教學展開,可以分為七個步驟:確立教學目標、情境引入、預習交流、合作探究、反思總結、達標測評和布置任務。預習交流環節是學生課前完成的重點部分,涉及了本節課的基礎知識、重點知識和學生有能力完成的一些內容,以問題的形式呈現出來,至於怎樣設置問題,那就要看教師的功夫了。
每次上課之前,提前一天把導學案發給學生,要求在閱讀教材之後完成預習交流部分的內容,以高中數學為例,根據統計,普通學生可以在15到25分鍾之內做完。這種做法為學生提供了課前預習的依據,避免了他們在預習當中的膚淺和盲目,待學生習慣了這種預習方式以後,可以選擇簡單的課程指導學生自己編制學案,持續下去又可以擺脫導學案這個拐杖,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學生有了導學案以後,便可以跟進督導措施,不過檢查預習作業只是一項表面工作,真正煥發學生積極性的是課堂激勵機制,常用的做法有三種:學生課堂展示、達標測評和學習評價。
學生課堂展示就是讓學生講課,其它學生參與進來,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學生們的學習積極性。這種做法解決的不只是有效預習的問題,當學生在講台上講解時,就是那些你認為最差的學生也會不斷地製造驚喜,他們不但能講而且還會講的不錯,當其他學生不斷地回答問題並提出問題時,活躍的課堂把學生們的思考引入深處,很多時候會超出教師的想像。
為了讓這種做法具備可操作性和可持續性,需要教師做一些輔助工作。比如我把教學班分成若干個學習小組,明確組長、組員、講解員、聽眾和教師的責任,前期製作課堂積分表,在不同的環節對不同的人員給予加分和扣分,以保證課堂的規范和高效。由於教師、課代表和小組長肩負著課前督導學生預習和討論的職責,再加上這種上課模式的激勵作用,所以學生們的預習效果還是不錯的。
達標測評是在課堂上進行的一項測試,安排在下課前五分鍾完成,題目含蓋本節課的基礎知識和重點內容,如果學生課前不預習的話,單靠課上理解,不容易達到要求,課下要進行補考,這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約了那些偷懶的學生。
如果教師把握不好課堂進度,達標測評可以在當天的自習課上以限時訓練的形式進行,不必監考,它能很好的鍛煉學生的自覺性。測試結束後,要跟進對測試結果的評價,可以有這樣幾項內容,課代表登統成績、教師做對比分析、教師給出評語、解決出現的問題等。
學習評價是對學生的學習行為給出正確的導向。比如課堂積分表和測試登統表按周公示時,教師要寫評語,評語要有鼓動性,宣揚上進和競爭的同時還要弘揚團隊精神。又比如每個月要對學習進行一次總評,主要是給優秀的小組和進步的個人發獎,小組設有最給力獎、非你莫屬獎和最有潛力獎,把優美的logo貼在教室前面,獲獎的個人每人發一個小本子,扉頁上有我寫給他們的贈言,都是一些鼓勵的話。
由此看來,與其單純的談有效預習,不如把它作為一個組織管理模式下的一個環節來設計,這樣,即實現了最初的目的,也完成了對教學、管理等其他方面的再建設,豈不更好?我們的工作其實更多的是給學生提供服務,讓他們在自己的舞台上學習、進步和成長。
⑸ 如何設計小學英語導學案
一、 明確學習任務
高中英語教材《牛津高中英語》各模塊都有相同的單元結構,每單元由七個板塊構成:Welcome to the
unit,Reading,Word power,Grammar and usage,Task,Project
,Self-assessment.每個板塊都有不同的學習任務,例如,Reading 包括:讀前問題(A—三個問題,練習快速閱讀);閱讀材料本身 (B
—對話或短文,跨兩頁);讀後練習 (C — 關於文章的更多問題,有時分C1,C2,從更多的細節到文章的深層理解;D —
根據上下文猜測和理解詞義,有時分D1,D2;E — 根據課文意義完成短文,綜合理解;F —
拓展延伸練習,依據與課文相關的話題或細節開展討論).此外,緊跟在閱讀文章後面的是Reading
strategy.教師在設計導學案時,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調整.
以Mole 3 Unit 1 The world of our senses中的
Reading部分為例,進行以下閱讀教學導學案設計:
(一)自學准備與知識導學:(Brainstorming
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相關的話題信息)
(二) 學習交流與問題討論:
Fast reading for general
ideas
A—三個問題,練習快速閱讀
Detailed reading for important
information
B—關於文章的更多問題,從細節到文章的深層理解
⑹ 小學英語快樂成長導學案答案
建議去書店買一本更全更准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