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英語校本培訓記錄
A. 如何填寫 校本培訓-----集體備課記錄表
小學集體備課記錄表
學 科 年 級
主 講 人 記 錄 人
時 間 地 點
參與人員
備
課
內
容
學
情
分
析
討
論
過
程
討
論
過
程
總
結
備
課
筆
記
備
課
筆
記
課題
教
學
目
標
教學
難點
教學
重點
教
學
環
節
教
學
環
節
板
書
設
計
教
學
反
思
B. 校本培訓記錄語文的2015年的
這個目前因為涉及一個版權的問題,暫時還沒有現成的資源可以下載,還需要耐心等待下,求個採納,謝謝你了哦
C. 教師校本培訓有哪些內容
教師校本培訓的抄內容可以根據素質教育發展學生個性專長創造能力的要求,以改革傳統的課堂灌輸式傳授知識的陳舊方法入手,採用教師培訓與攻克教育教學改革重點難點相結合的培訓內容。以此謀求各校素質教育的辦學特色,並建設起一支能夠根據現代社會發展的需求培養學生,有健康的心理品質,健全人格,具有扎實科學文化基礎,創造精神和動手、實踐能力強的有特色的師資隊伍。校本培訓有五種類型:一是學校教育理念、教育技術的培訓;二是本校特色教育,科研成果的培訓;三是區域民俗文化、歷史遺產的培訓;四是學科事業知識、基本技能的培訓;五是優秀教學研究、案例研究的培訓。培訓課程建構有五大模塊:(1)現代教學理論,教育思想、職業道德修養(2)現代教學方法、教學模式、名家教學風格(3)教師教育教學基本技能和能力(4)現代教育技術(5)學科最新的基本理論及教改信息。
D. 如何做好校本培訓
文 章來源蓮山 課件 w w w.5 Y k J.COm 9 一、校本培訓應關注的幾個問題 1、重視教育的藝術——把對教師的要求變成教師自身的實際需要。這是教師培訓乃至整個教育工作的出發點。教育不是工廠,教師不是機器,教育事業的全部內涵不是操作而是教育。教育的核心理念是「以人為本」。「以人為本」就要關注發展,關注人的生命質量,提升人的價值取向,通過一種充滿人文關懷的文化建設,創造教師的幸福生活。 A、讓教師理解,校本培訓是社會發展對教師提出的必然要求,校本培訓是為教師更好的生存於這個優勝劣汰的社會提供保障的有效途徑。 B、讓教師理解,校本培訓是教育自身發展對教師提出的必然要求。新課程改革為教師教育教學工作提供了充分的自主權,人身獲得了最大限度的解放,獲得解放就意味著有了更多的選擇自由和創造自由的權力。有了權力還必須要能駕馭,駕馭能力的獲得必須依靠學習。 C、引導教師追求高層次的人生需要。「人本主義」哲學家馬斯洛的「人的需要層次論」指出,人的需要從低級到高級可分為五類: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社交的需要,自尊的需要,自我實現的需要。其中「自我實現的需要」屬高層次的精神需要,即自我價值實現的成就感。作為校長,必須從小處著手,帶領教師去獲取一個又一個成功,引導教師體驗成功的快感,激發追求的樂趣,從而調動教師自覺學習的意識。心志決定命運,態度決定高度。教師有了追求目標的心理動因,有了高層次的人生需要,校本培訓將因調動了教師的內因作用而達到一個新的水平和高度。 教師培訓要「訓能」先「訓心」。人腦這部機器可分為兩部分,動力部分和工作部分,兩者不能相互取代,學習動力不能代替學習實踐,學習實踐也不能代替學習動力。重視教育的藝術就是調整人腦動力部分的高速正常運轉,動力不足,工作無力,因此從思想上讓教師充分認識校本培訓工作的必要性顯得尤為重要。 2、營造「學習型學校,研究型師風」的校園培訓氛圍。要創設濃郁的讀書氛圍,養成教師讀書的習慣,讓教師學會主動反思各自的教學實踐。要重視為教師提供交流展示的平台,並在評價機制上加以正確引導。一是要加強硬體建設,創建校園網,為教師提供電子備課室、教師閱覽室等;二是以活動為導向,為教師搭建展示交流的平台,如召開課改經驗交流會、課題研究匯報會、讀書交流會,開展教學反思展評、教育札記和隨筆展評等。 3、實施「培訓與學習有機結合」的校本培訓運作模式。 A、有效調控培訓的優點與缺點。「培訓」一詞在漢語中有「培養訓練」的意思,這兩個詞都是施動詞,即使用這兩個詞的語境,必然有一個施動者,有一個受動者,也就是說,有進行培養和訓練者,有接受培養和訓練者。從訓練者一方說,培訓承載著明確的目的、很強的方向性;但是,培訓本身往往使受訓者缺乏主動的學習追求,因為培訓者發出的信息不一定是受訓者需要或願意接受的,因此,培訓與學習有機結合,就可以相互補充,互為所用。 B、遵循心理學原理。培訓不是目的,目的是促成教師專業水平的發展。「培訓與學習有機結合」的校本培訓運作模式,順應了人的自我意識形成的一般路線發展規律:從依賴到獨立,從他律到自律,從內控到外控。 4、優化校本培訓的實施策略。 A、以「問題為中心」激思引趣,宏觀引領校本培訓。以「問題為中心」就是以教師教育教學中存在的實際問題作為培訓組織的出發點,通過問題解決調動教師參加校本培訓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為此我們落實領導幹部聽評課包干責任制,針對新課程實施過程中暴露出的教師教學行為的誤區,組織如《新課程理念下教師教學行為的變化》等主題講座和以輔助教研員為龍頭的評課活動等。 B、靠主動學習個體挖潛,微觀提升培訓品位。即教師自主安排學習方向,努力形成教學個性。要求教師寫學習札記,記錄自己感受到的最先進的教育理念、成熟的教學實踐活動;記教學日記,記錄自己讀書有感或對自己的教育教學進行反思。 二、校本培訓的具體做法與設想 1、開好一個講座:以問題為中心,重視實踐層面的剖析,更重視教育理念的提升。以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做切入口,重視教師教育理論素養的全面提高。講座定位在專家引領層面,盡力達到高起點、高標准、高水平,以「三高」對接專家引領。一是充分挖掘內部資源,由部分專業知識雄厚的領導幹部或骨幹教師承擔相應任務開班講座;二是外聘專業人員講座輔導。 ,記下來就是教學札記;教育教學生活中我們會遇到很多問題,產生很多教育教學行為,審視這些問題,反思這些行為,剖析反教育現象或蘊涵其中的先進理念,就形成教學日記。讀書札記是吸收,教學日記是輸出,吸收和輸出的循環往復,教師素養就自然提高,校本培訓也就達到目的。 我們認為,做好兩個記錄活動是基層教師從事教育科研的最佳切入口。選擇課題,開題論證,撰寫實驗方案,設計實驗計劃 ,從事實驗研究,結題,驗收,不宜人人參與,也不宜過多,不要為了名聲追求所謂全面開花,教育科研在學校中的浮華、浮躁之風應該引起每一位腳踏實地的教育工作者特別是教育領導幹部的冷靜思索。嚴格意義上的課題研究不能不搞,但不能都搞。要集中人力、物力,重點攻關,通過典型引路,實現滾動發展。 3、抓好「四課」活動:即回頭反思課、課改嘗試課、觀摩研討課和創新示範課。教學首先是一種自悟,學校要給教師創設自我設計和反思的機會,因此,我們開展回頭反思課和課改嘗試課,中青年教師要人人設計一堂最佳課,並對年輕教師的最佳課課堂教學進行錄象,在集體聽評課的基礎上,引導教師回頭觀看研究自己的課堂紀實,進行深刻反思;教學還需要發揮集體的智慧,還需要取長補短,為此,我們又開展了觀摩研討課和創新示範課兩種課,在更廣闊的層面上進行課堂研究。總之,要以課堂教學為載體,深化課程改革。文 章來源
E. 校本培訓的具體內容使什麼
中小學校本教研、校本培訓的具體內容
孔凡哲[1]
(東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 130024)
《中小學教師培訓》2005年第11期
[摘 要] 針對當前以校為本的廣泛開展,結合新課程實施中出現的種種問題,以數學學科為例,詳細闡述中小學校本教研、校本培訓等校本研究的具體內容,為深化中小學課程實施、提高課程質量提供基本保障。
[關鍵詞] 校本,教研,培訓,內容,中小學
當前,以校為本的各種臨時性培訓活動和日常的校本教研活動,已經得到全國同行的普遍關注。以校為本的課程推進方式在全國中小學普遍開展起來。然而,校本培訓、校本教研的內容究竟包括哪些?新課程下的校本培訓和校本教研究竟應以哪些內容為主體?對於這些亟待解決的現實問題,國內外有關的報刊、著述並沒有過多地涉及,有關的深入探討也是十分鮮見。本文結合義務教育階段全面普及新課程的實際,以數學學科為例,詳細探討中小學校本培訓、校本教研的具體內容。
一、校本研究的基本策略
一般地,校本研究包含校本教研、校本培訓、校本課程開發和校本管理等四個類別,其實施的主渠道是校本行動研究。其中,校本教研的重要工作是探討並形成教學方案(包括教學計劃、教學實施策略方案、學習資源、評價工具等等),進而促進學生的成長;而校本培訓的重要工作在於形成教學案例,起到專業引領和促進反思的目的,進而實現教師的專業發展;特別地,校本教研的一個重要成果就是以校本課程開發的形式出現,而校本管理旨在為校本教研、校本培訓和校本課程開發提供政策支持。
就目前我國新課程實施的實際狀況看,校本培訓、校本教研的基本出發點是「以校為本」,考慮到當前義務教育階段全部普及新課程,而山東、廣東、海南、寧夏、江蘇已經實施高中新課程,一個有效的策略就是,校本培訓可以作為「臨時性的、突擊性的培訓」,如對於那些即將進入新課程的年級、學校和地區的相應教師的培訓,使用相對集中的校本培訓、附以日常性的校本教研,比較適宜;校本教研應該成為各級各類學校日常教研活動的主體,成為學校日常工作的主要組成部分。
毋庸置疑,作為校本研究的主體內容,校本培訓、校本教研並不能截然分開,而是密切相關、相互配合:校本培訓側重於解決那些臨行性、應急性的問題,而校本教研則側重於解決那些日常性的、需要較長時間才能解決的問題。很多情況下的許多問題,往往是先由校本培訓開頭,由校本教研具體落實和檢驗,即集中培訓→專題分析討論→自修反思→再討論、再交流→下一輪活動。如,多媒體技術(如實物投影儀等)在教學中的應用,就需要集中式、突擊性的1~2次校本培訓活動;而對於「如何利用ppt文件展示動態效果?如何恰當處理多媒體的屏幕展示與傳統的黑板板書之間的關系」等等問題,就需要進行系列的專題研討,需要通過校本教研來解決。
二、校本研究的基本內容
目前情況下,盡管全國各地不同學校的不同教師「在課改不同階段有不同需求」[1],但是,各學校之間仍有許多共性問題,以解決這些共性問題為主、有針對性地解決個性問題,是校本培訓、校本教研的基本策略,也是安排「以校為本」活動內容的基本原則。
一般地,在較長的一段時間內,校本培訓、校本教研的主體內容可以這樣安排:
1.新理念討論與新課程反思
活動方式:互動式的討論+典型案例分析+自我反思
活動的主要內容:
如何理解「一切為了學生的全面發展」?「全面」的含義是否包括傳統的知識、技能和能力?如何理解數學活動?「掐頭、去尾、燒中段」意指什麼?「現實問題數學化」、「數學內部結構化」、「數學內容現實化」作為刻畫數學活動全過程的三個階段,彼此之間有什麼區別和聯系?
如何理解新課程的繼承與創新?如何理解課程的基礎性、普及性和發展性?課程是生成的?還是預設的?有人說,在新課程下,對學生來說,課程是生成的,是在活動中一步一步生成的;而對教師來說,課程是預設的,在課程設計、教學設計和教學實施之前,教師必須清楚地知道課程教學的預期目標,但同時,教師對於教學過程中可能發生的許多事情往往是無法預測的,從而,課程又是生成的,是師生相互交往互動而產生的,是預設與生成的統一。你如何看待這個觀點?
如何理解新的教學觀?師生交往、師生互動、共同發展的具體內涵到底是什麼?師生交往活動的互惠性具體體現在哪些方面?如何理解數學教學是教師引導學生開展數學活動的教學?如何理解數學教學過程中的「結果」與「過程」的辯證關系?如何理解中小學生的學習特點和規律?選擇和編排數學課程內容、數學教學內容的基本標準是什麼?為什麼現實的、有趣的、富有挑戰性的、有豐富數學內涵的材料可以作為學生數學學習的素材?如何理解「用教材教」與「教教材」的區別和關聯?如何理解新的評價觀?從「橫向評價」轉到 「縱、橫評價相結合」的意圖和具體要求是怎樣的?如何理解評價對教師的促進作用?如何理解評價目標多元、評價方法多樣、旨在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促進課程更新和學校發展的評價新體系?如何理解信息技術與數學課程、教學的整合?多媒體技術與課堂教學的整合是否就是將以往的「黑板板書內容」簡單搬到「屏幕上」?在數學課堂上,用flash製作的有關平移、旋轉的動畫,取代「學生用紙片進行折疊、動手操作等活動」,是否就是課程整合發展的一種趨勢?如何正確地評價新課程的得與失?哪些是實施中的問題?…
2.教學設計的案例研究
課堂教學是落實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基本保障,恰當的教學設計決定著課堂教學的方向,教師的教育理念歸根結蒂要通過教學設計在課堂教學中加以落實,理想的課程必須通過教學設計和教學實施才能化為學生經驗的課程。進行教學設計是教師從師任教的「看家本領」!
編寫數學教學設計報告,是數學教學設計的主要成果之一,在數學教學設計中佔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編寫數學教學設計報告的格式,一般有課堂教案、表格、流程圖等三種形式。採用課堂教案的方式編寫的數學教學設計報告,一般包括:課題名稱、年級、設計時間、課時、教學內容、教學目標、內容分析、教具准備、設計思路、教學過程、學生活動、評估方法、參考資料等。
在新的教育理念下,進行數學教學設計,尤其要關注如下幾個基本環節,而具體落實和完成這些設計活動,必須通過集體的探討和個人的感悟:
(1)知識與技能(為接受繼續教育做准備);(2)過程與方法(數學內容要和未來的職業與日常生活有關);情感與態度(數學要與人的一般發展有關);(3)情感體驗,即對數學活動和數學學習的興趣,自信心和意志力,探索創新、交流合作、嚴謹求實的態度與習慣;(4)數學認識,即正確的數學觀,感受數學的廣泛應用價值與生活的聯系,體驗數學的美和數學學習的興趣;(5)思維能力,即體驗思考的方法,養成說理有據的思考習慣,獲得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發展探索和創新的意識;(6)解決問題,即包括學習的能力和策略的發展,以及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的發展,即數學思維(包括邏輯思維、合情推理等)、常規思維的方式方法和數學應用三個方面的發展。對此,要考慮什麼樣的知識技能、什麼樣的學習素材才能有助於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的發展?
3.教學實施具體技術、方法的研究
如何看待新的教學方式?講解法、談話法、講練結合法等傳統方法與自主式、探究式、合作式有什麼關系?有人說,在課堂教學中,死記硬背、機械訓練有時也是必要的,但不能時時關注「教」而忽略「學」。你認為這種觀點對嘛?有人說,接受學習、機械訓練、死記硬背與自主學習、探究學習、合作學習是互補的。你如何看待這個觀點?如何評價課堂教學效果?什麼樣的課是好課?「中評不中用」的課不是好課嗎?好課要不要關注教師的教學技能?如何備課?如何實現從傳統的備課到現代教學設計的跨越?課堂教學基本功還要不要?在新理念下,又哪些變化?如何才能應對新理念下課堂教學的變化?如何實現課堂內外的整合與統一?如何將課堂教學作為學生在課前探究、合作和動手操作活動的自然延續?如何將課堂教學真正延伸到課外?…
4.教學反思研究
(1)如何正確認識教學反思的含義?你是如何看待下面的觀點?
一般地,自我反思是教師以自己的職業活動為思考對象,對自己在職業中所做出的行為以及由此產生的結果進行審視和分析的過程。反思主要是反省、思考、探索和解決教育教學過程中各個方面存在的問題,它是校本教研最基本的力量和最普遍的形式。教學反思可以細分為教學前的反思、教學中的反思、教學後的反思三個階段。
(2)要關注教學反思的哪些具體作用?你是如何看待下面的觀點的?
教師的自我反思作為校本教研的一種研究方法,「教師的成長=經驗+反思」。在課改背景下,教學內容、教學模式等都需要相應的變革,變革的成功與否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教師對其實踐活動的反思質量。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斷進行反思,不僅是重教學實踐、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需要,也是教師專業成長的需要。所以,教師寫課堂教學反思是非常有效、便捷的一種校本教研方法。
(3)如何才能有效地進行教學反思?教學反思主要包含哪些基本途徑?有人說,「撰寫教育案例,就是要求教師『講述自己在課改過程中的故事』,它是溝通教育理論與實踐的橋梁,而撰寫教學反思就是要求教師把課改中的成功與失敗記錄下來,失敗的可讓同行以及後來者吸取教訓,成功的可為他人提供借鑒」,這種認識對嘛?你在教學實踐中親自實踐過哪些教學反思的方式方法?你的感受如何?你覺得哪種方式更有效或在什麼情況下更有效?
5.中考、高考命題技術的研究
中心問題:中小學命題技術與方法有沒有一些基本規律?如何把握這些規律?
具體包括:如何在新理念下進行數學知識、技能的測評?如何編制相應的測試題?如何在新理念下進行數學思考、解決問題(過程與方法)的測評?如何選擇恰當的測試形式以及相應的測試題?如何在新理念下進行數學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測評?如何設計與實施情感、態度、價值觀測試的形式以及相應的測試題?如何在新理念下進行數學綜合應用的測評?如何設計恰當的測試題以及相關的測試形式?開放性試題、探索性試題、應用型試題、閱讀理解題、操作實驗題、圖表分析題等各類題型各有哪些特點和功能?如何編制?新理念下的中考命題有何趨勢?高考命題呢?…
三、校本研究與教師的專業成長
在我國,以校為本的培訓、教研等校本研究活動,有著十分重要的實踐價值。 「以校為本」並不是排斥有關的理論和專家的指導,而是在專家、理論工作者和教研員等人員的指導下,「物化」先進的教育理論,及時對教師的教學進行診斷與評價、研究與分析;其主要方式不是把眼光盯在外出學習上,而是提倡「學校即研究中心」,「教室即研究室」,「教師即研究者」;其目的在於,加強教師與教師之間、理論與實踐之間的溝通與合作,形成專業互助、自我提升與自我創新的內在機制,成為真正意義上的學習化組織、學習型學校。特別地,在以校為本的教研活動和培訓活動中,教師有機會對課程改革中遇到的問題進行公開而自由的討論。在這個過程中,教師是作為主動的研究者,帶著疑問、困惑進行理性地思考,而不是被動地接受。對教師而言,這是一個不斷成長和互助提升的過程。對校長來說,校長是第一責任人,是校本教研製度的組織者、領導者,而學校則是建立以校為本制度的主體。從這個意義上說,這樣一個動態過程,必須切實根植於「以校為本」,必須有具體的活動內容和務實的活動形式,並通過這些非常現實的內容,實現教師與教師之間、教師與管理者之間的溝通、交流與對話,進而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提升學校的辦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