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英語教育 » 高中英語課程總目標新

高中英語課程總目標新

發布時間: 2021-03-06 11:16:08

1. 請問:英語新課標對教學維度的新要求是什麼

高中英語新課標教學目標的達成
作為教師,應該理解課程的目標,探索實現目標的方式和方法。高中英語新課程的總目標是使學生在義務教育階段英語學習的基礎上,進一步明確英語學習的目的,發展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的能力;形成有效的英語學習策略;培養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形成建立在語言技能、語言知識、情感態度、學習策略和文化意識等素養整合發展的基礎上。新課標從五個維度對當前外語教學提出了基本目際,即語言知識目標、語言技能目標、情感態度目標、學習策略目標和文化意識目標。本文試從知識分類學說角度來談談如何達成高中英語新課標五維教學目標。
一、 認知心理學的知識分類學說主要思想
1. 陳述性知識和程序性知識
現代認知心理學認為廣義的知識可以分為兩類:陳述性知識和程序性知識。所謂陳述性知識是指個人有意識地提取線索,能夠直接陳述的知識。這類知識回答的是世界是什麼的問題,一般通過記憶獲得。它的本質是輸入的信息在大腦中形成命題的網路,以命題、形象和線性序列的形式來表徵。程序性知識是關於如何做事的知識,是運用概念和規則解決問題的知識。它主要解決的是怎麼辦的問題。它的本質是由概念和規則構成,是運用概念和規則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以產生式系統來表徵,如「如果……那麼……」。由於運用概念和規則的指向性不同,使得程序性知識又分為兩個亞類,一類是運用概念和規則對外辦事,即處理、加工信息的程序性知識,稱為智慧技能;另一類是運用概念和規則對內調控,即控制自己的信息加工過程的程序性知識,稱為認知策略。可見,認知心理學所謂的廣義上的知識包含了知識和技能,即陳述性知識和程序性知識,實際上這與我國傳統教學中所提到的知識與技能是相對應的。
2. 對知識獲得過程的解釋
認知心理學把知識獲得的過程看成是信息加工的過程。安德森用信息加工的激活論來說明陳述性知識的獲得過程:由環境(包括教師和教材)向學生呈現新知;學生把知覺到的信息符號轉換成命題的表徵;新命題通過激活的擴散,使原有命題網路中與之相關的命題被激活;新命題和被激活的原有命題同時處於工作記憶中,產生網路聯系,新的命題即被習得,或通過精加工過程而生成新命題;所有由外界提供的新命題都同被激活的原有命題形成緊密聯系而被貯存於長時記憶中。在新知識習得階段,所有知識都是陳述性的。
程序性知識中的智慧技能獲得,安德森認為分為兩個階段:首先規則以陳述性知識的形式編入學習者原有知識的命題網路;然後陳述性知識在一系列練習中,通過對其適用條件的概括和分化,規則轉化為產生式表徵的程序性知識。安德森認為,在習得和運用新知識過程中,正面例子有助於概括,反例則有助於分化,這對陳述性知識轉化為程序性知識是非常重要的。
至於程序性知識中的認知策略是一種對信息加工活動有意識地進行自我調控的技能,它是通過對某類信息加工活動進行反省認知而獲得的。
根據現代認知心理學對知識分類和知識獲得過程的解釋,可以看到廣義知識的學習主要經歷習得、鞏固、應用和轉化三個階段。在新知識習得階段,在學習目標的指引下,學習者有選擇地接受新的信息,新知識相互間產生聯系,並與舊知識產生邏輯的、合理的相互作用,如果被原有知識結構同化,也即新知識進入了原有的命題網路。此時的知識都屬於陳述性知識。新知識習得後,有兩種發展方向。一部分知識經過適當的復習、記憶,在頭腦中進一步得到鞏固,同時使學習者原有的認知結構得到改組或重建。另一部分知識通過訓練,轉化為能解決問題的技能,亦即轉化為程序性知識。變式訓練是程序性知識由陳述性形式向程序性形式轉化的重要形式。
二、 知識分類學說對達成學科教學目標的指導意義
1. 在陳述性知識學習中達成五維目標
高中學生應該學習和掌握的陳述性知識即英語語言基礎知識,包括語音、詞彙、語法、功能和話題等五個方面的內容。知識是語言能力的有機組成部分,是發展語言技能的重要基礎。認知心理學認為,對於陳述性知識的學習,一般採用四類策略,即復述策略、精加工策略、組織策略和做小結策略。作為以陳述性知識狀態存在的新知識,有的學習難點在於保持,有的學習難點在於理解。對於前者,可以依據記憶規律,如復述、復習等方法來保持;對於後者,可以通過「精加工策略」來加深理解。
以詞彙學習為例,教師可以採取「精加工策略」來指導學生詞彙學習。根據認知心理學的學習理論,教師可指導學生對詞彙進行如下的策略指導:
(1)注意。知識分類學說認為,知識的學習始於學習者的注意。注意就是學習者指向目標的活動狀態,要求學生討論含有學習詞的句子的意思,要求用英語解釋。
(2)非語境化。將學習詞從原課文句子語境中脫離出來,激活原有知識,回憶出與學習詞相近的所有詞項,然後對這些詞以英語定義的方式進行解釋,並指出詞項間的語義形似點,但主要是語義差異;要求找出與學習詞構成搭配關系的片語。這樣,便能形成以學習詞的橫組合關系(搭配)和縱組合關系(近義詞)為語義結構的完整的語義場。
(3)語境化。將分析的結果即近義詞項及其相應搭配還原到語境中去,即自己創造有意義的合適的語境,如聯想一個與自己的生活和學習密切相關的場景,讓這些詞彙及其搭配得以恰如其分地運用。這樣,學生能學會運用詞彙,有利於激發學習興趣。
以上學習可以分組討論進行,各組需有一個記錄員作好記錄並總結。在小組學習在規定時間內結束後,各組派代表向全班同學匯報自己小組的學習成果。這樣,學生在掌握知識的基礎上,能發展其學習策略,同時,由於學習採用的是小組合作自主學習方式,一定程度上激發學生解決問題的興趣,使其產生積極的情感體驗,也能增強學生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的能力。
2. 在程序性知識學習中達成五維目標
高中學生應該學習和掌握的程序性知識即語言技能,包括聽、說、讀、寫四個方面的技能以及這四種技能的綜合運用能力。聽和讀是理解的技能,說和寫是表達的技能;這四種技能在語言學習和交際中相輔相成、相互促進。學生應通過大量的專項和綜合性語言實踐活動,形成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為真實語言交際打基礎。知識分類學說認為,在程序性知識獲得的過程中,陳述性知識的學習是手段,程序性知識的學習則是目的。陳述性知識要轉化為程序性知識,即知識轉化為解決問題的技能,練習是一條必經途徑。因為學生只有對學習任務進行不斷的接觸和反應,才能形成技能。而變式練習對於陳述性知識向程序性知識的轉化更是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因此,在英語聽說讀寫教學過程中,教師就應該創設變式,真正實現學生語言能力的提高。
僅以寫作教學為例。《全日制義務教育普通高級中學英語課程標准》(實驗稿)8級(即高中畢業)的寫作技能目標要求如下:能寫出連貫且結構完整的短文,敘述事情或表達觀點和態度;能根據課文寫摘要;能在寫作中做到文體規范、語句通順;能分句用文字及圖表提供的信息寫短文或報告。該目標要求學生從簡單的語言輸出上升到用語言做具體的事情,並能根據自己的體驗和感受,運用多種詞彙、語句和文體來表達各自具有個性的文章,注重學生的語言實際運用能力的提高。基於此,教師應在學生掌握基礎詞彙、語法基礎上,創設寫作變式,加強對學生的寫作策略的指導,以促進其語言運用能力的發展。在寫作訓練上,可以採取將寫作教學與聽說教學、閱讀教學相結合的策略。寫作技能與聽說技能密切相關,書面語言是從口語發展而來,口語是書面語的基礎。
因此,要想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首先要提高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在聽和說的基礎上練習寫作,可以為寫作提供一定的內容來源。具體可有以下措施:聽錄音補全句子。復述聽力材料、改寫對話。閱讀與寫作密不可分,閱讀是寫作的基礎,是搜集作文素材、學習詞彙句型和新穎表達方式的源泉。通過閱讀,學生可以擴充詞彙量,擴大知識面,掌握更多的寫作技巧,增強語感,促進思維能力的發展,從而儲備大量的語言信息,為寫作打下堅實的基礎。而且,把課文當作練習的參照物,可以讓學生有文可依,減少學生的畏難情緒,增加他們的信心。
由以上寫作策略的訓練可以看出,在寫作過程中,能通過多種形式的練習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並且在閱讀與寫作相結合的環節,能夠加強跨文化內容的輸入,促進學生文化意識的提高,從而促進其語言綜合能力的提高。
總之,在英語新課程標准中,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目標的達成可以促進其他三維目標的達成,五維目標是相互聯系、不可分割的。在英語學科教學中,教師應該注重學生陳述性知識和程序性知識學習的策略指導,只有在有效的策略指導中,學生才能夠在五個方面都能得到提高。

2. 有沒有高中英語新課程標準的具體內容

一、課程的定義

對課程的概念或定義,目前尚存在一些紛爭。綜觀我國對課程內涵的理解,研究者在這一問題的認識越來越深入,對概念的定義也越來越精確。有的提出課程是學校學科及其安排和進程,如吳傑認為「課程是指一定的學科有目的有計劃的教學進程。這個進程有量、質方面的要求。它也泛指各級各類學校某級學生所應學習的學科總和及其進程和安排。」陳俠認為「課程可以理解為為了實現各級學校的教育目標而規定的教學科目及其目的、內容、范圍、分量和進程的總和。」西北師大李秉德主編的《教學論》認為:「課程就是課堂教學、課外學習以及自學活動的內容綱要和目標體系,是教學和學生各種學習活動的總體規劃及其過程。《高中英語新課程標准》指出課程是符合課程目標要求的一系列比較系統的間接經驗與學生的某些直接經驗組成的用以構成學校課程的基本材料。課程的概念揭示了各級各類學校課程共同的本質屬性。而基礎教育課程的突出特點是具有基礎性。

二、課程的產生與發展

課程的產生與發展受到許多因素的制約。但是,從課程與許多因素之間的內部聯系來分析,課程的產生和發展主要受社會發展的要求、科學文化知識的增長和學生成長需要的制約。社會、知識、學生三因素對課程的綜合要求是課程產生和發展的客觀基礎。

隨著科學技術信息化和經濟活動全球化的到來,世界各國的基礎教育課程都在發生深刻的變革。縱覽整個變革趨勢,其目標指向都是培養身心健康發展的人,其目的是提高國民素質,迎接新世紀的挑戰和激烈的國際競爭。而原有的高中英語課程總體上還是過分注重對語言知識的系統講解,過分強調記憶的功能和機械的訓練,缺乏對學生語言運用能力的培養,對學生的情感需求和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關注不夠。課程內容與學生的生活聯系還不夠緊密,與學生所學的其他學科知識的聯系也需要加強。教學中忽視對學生提取信息和處理信息能力的培養,忽視對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單一的、滿堂灌的教學方法和被動的學習方式難以使學生形成聽說讀寫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難以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高考外語科目近年來逐步在改革,從重語言知識轉向重語言能力,加強了對學生聽力和閱讀能力培養的導向。
近年來,各地高中英語教學改革的要求越來越迫切。有些地區和學校已經進行了多項教學改革實驗並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果。部分教師的教學觀念和教學方法有了較大的轉變。在條件較好的高中,高中教師的業務水平、學校的教學條件、課程的資源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學生的英語水平已有明顯的提高。現行的教材和教學大綱的要求已不能適應學生發展思維能力和語用能力的需要。我國的這次基礎教育整體改革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進行的。

三、《高中英語新課程標准》的特點。

高中英語課程改革的目的是要使新世紀的每一位高中畢業生都具有基本的英語語言素養,也就是具備共同的語言能力基礎,使他們不論是升學還是就業,都具有終身學習所必備的英語語言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具有一定的自主學習的願望和能力,具有初步的跨文化交際的意識和能力,這一共同的語言能力基礎應該成為普通高中教育為每個學生未來發展所創設的平台和機會。同時,高中課程還應在為每個學生打好共同語言能力的基礎上,使他們能夠按照個人的能力、潛力、特長與志趣,以及未來的職業傾向和長遠發展的目標來學習適合自己的課程,學會規劃自己的人生,做出自己的選擇,從而使高中階段的英語課程成為具有體現基礎性學習、擴展性學習、提高性學習、個性化學習和自主性學習特點的課程,在學習的過程中,為每個學生的充分發展和表現提供機會和條件。為了實現這一目標,新的《高中英語新課程標准》建立了新的評價體系,使評價有利於激勵學生學習,幫助他們建立自信心,有效地促進學生自主和具有創造性地參與學習活動,也使評價更加公正、全面和綜合地評價學生的學習過程和學習結果。《高中英語課程標准》引導高中英語課程更加註重培養學生學英語和用英語的能力,學用結合,促進積極思維和有效表達。特別是在今天的信息社會,學會獲取信息和處理信息、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是每個公民必須具備的能力,高中階段應該特別重視對這一能力的培養,使學生能夠終身受益,為他們今後更好地學習和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礎。《高中英語新課程標准》把英語課程的設置同提高整個民族的素質聯系起來,強調了英語課程對促進對外交往和增強國力具有重要的意義。它指出,「高中學生學習外語,一方面可以促進心智、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發展和綜合人文素養的提高;另一方面,掌握一門國際通用語種可以為學習國外先進的文化、科學和進行國際交往創造條件。開設英語課程有利於提高民族素質,有利於我國的對外開放和國際交往,有利於增強我國的綜合國力」。

3. 英語課程總目標。。。。

語言技能,語言知識,情感態度,學習策略和文化意識

4. 怎樣設置高中英語課堂的教學目標

摘要】教學目標的設定是備課的第一要素,它規定著課堂教學的運行,准確的設版定是保障課堂教學有效性權的實現。本文分析了英語課堂教學目標設定的常見誤區,提出了設計原則,並示例了課堂教學目標的撰寫。
【關鍵詞】教學目標;誤區;對策

一、正確認識課程目標的定位
教學目標是課堂教學的出發點和歸宿,是預期的教學結果,是教學行為的指向與教學評價的尺度(俞紅珍,2006)。那麼,怎樣才能准確地設置教學目標以確保教學的有效性呢?
2003年國家教育部是這樣描述英語課程教學目標的:高中英語課程的總目標是使學生在義務教育階段英語學習的基礎上,進一步明確英語學習的目的,發展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的能力,形成有效的英語學習策略;培養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形成建立在語言技能、語言知識、情感態度、學習策略和文化意識等素養整合發展的基礎上。語言知識和語言技能是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基礎,文化意識是得體運用語言的保證,情感態度是影響學生學習和發展的重要因素,學習策略是提高學習效率、發展自主學習能力的前提條件(教育部,2003;下稱《新課標》)。高中英語課程目標結構如圖1所示:

5. 如何實現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准中提到的目標

《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准》指出,高中英語課程的總目標是使學生版在義務教育階段英語學習的權基礎上,根據高中學生認知能力發展的特點和學業發展的需求,在進一步發展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基礎上;著重提高學生用英語獲取信息、處理信息、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特別注重提高學生用英語進行思維和表達的能力;形成跨文化交際的意識和基本的跨文化交際能力,進一步拓寬國際視野,增強愛國主義精神和民族使命感,形成健全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為未來發展和終身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

6. 1. 義務教育階段英語課程的總目標是什麼它包括哪五個方面的內容而這五個方面的

義務教育階段英語課程的總體目標是:通過英語學習使學生形成初步的綜合內語言運用能容力,促進心智發展,提高綜合人文素養。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包括五個方面:語言知識、語言技能、情感態度、學習策略和文化意識。
點擊免費領取一對一歐美外教試課:【https://www.acadsoc.com】,課均不到20元,跟著專業外教學習英語知識!
綜合整個英語培訓市場,阿卡索口碑還是不錯的。一是能基於學員的年齡和基礎匹配合適的課程,二是外教皆持證上崗,擁有豐富的教學經驗,保證教學質量。三是性價比高(半年4099元,一年6988元),點擊上述藍色鏈接可以領取免費試課。
若對選擇英語機構有其他疑惑,可以網路咨詢我們的「阿卡索vivi老師」;
如果想免費下載英語資源,歡迎各位網路搜索「阿卡索官網論壇」。

7. 高中數學新課程的總目標是什麼具體分為哪幾個方面

高中數學新課標和大綱的比較
一、課程目標與數學目的的比較
課程目標分為總目標和具體目標兩部分,比以往數學目的內容更豐富,更具體。下面從總目標、基礎知識、能力、數學觀四方面對數學目的和課程目標進行比較,從而說明課程目標的發展進步。
1.關於總目標。
課程標准中的總目標指出「使學生在九年義務教學數學課程的基礎上,進一步提高作為未來公民所必要的數學素養,滿足個人發展與社會進步的需要」,其實這是數學教育的首要和基本的目的。對於數學教育只有明確了最基本的教學目標,我們才能有的放矢,才能制定出支持它的具體目標。相比之下,以往數學目的沒有這種總分式的結構,這是課程目標的一個特色。而且總目標中的「滿足個人發展」體現了數學教育更注重學生的「個性發展」,響應了「大眾」教育的口號,這應當是課程目標的進步之處。
2.關於基礎知識。
數學教育要傳授數學基礎知識,這是有史以來的一個共同目的,也是一個最根本的目的之一。1996年和2000年的教學目的指出基礎知識是:高中數學中的概念、性質、法則、公式、公理、定理以及由其內容反映出來的數學思想和方法。作為數學知識精髓的思想方法,具有很強的生命力,這兩年教學目的將其列入基礎知識的范疇,是個好現象。可是近年數學教育偏重於形式化,教學目的沒有強調要揭示數學概念、法則、結論的發展過程和本質,如此「會將生動活潑的數學思想活動淹沒在形式化的海洋里」。
課程目標沒有規定哪些是「基礎知識」,但我們通過研讀可以發現他們蘊涵於「基本的數學概念,數學結論的本質」,「概念、結論等產生的背景、應用」,「數學思維和方法,以及它們在後繼學習中的作用」之中,可見課程標准重視基礎知識的實用性及數學思想和方法,強調其本質、來源和實際背景與大綱相比,這是一大進步。
僅僅知道數學基礎知識的內容是不夠的,必須進一步恰當地把握各項知識的深度和廣度。1996年和2000的教學大綱在第三部分「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中,用「了解」、「理解」、「掌握」等用語來描述基礎知識需要掌握的不同層次。而課程標准除了在「內容和要求」中使用上述用語,一開始在課程目標中就提出:「理解」基本的數學概念、數學結論的本質;「了解」概念、結論產生的背景,應用;「體會」其中的數學思想和方法等。如此,在課程目標的宏觀指導下,「內容標准」才能對各項基礎知識作定性的規定,為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指明方向。這是教學目的與課程目標的區別之處,這是課程標準的一個優點。 數學科學是不斷發展前進的,數學基礎知識的范圍還將會有新的變化。課程目標不僅吸收教學目的的優點——將數學思想和方法作為基礎知識,而且更關注基礎知識的本質和來源,同時也指出各項基礎知識需要掌握的程度。
3.關於能力。
培養和發展學生的基本能力是現代數學教學的目的之一,1963年教學大綱首次提出三大能力,能力的出現是一個進步,反應了社會對人才素質提出的要求,體現了教育要培養適應社會需要的人。可是,自60年代提出三大數學能力,尤其是80年代以來,我國的數學教育把能力的培養放到了首要位置。一些學校受升學應試教育的影響,出現了削弱基礎知識教育的趨勢,為培養三大能力搞題海戰術。隨著時代的發展,數學教學對能力培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996年和2000年教學目的中將「邏輯思維能力」中的「邏輯」去掉了,也就是說,思維能力不再只注重邏輯思維了。但目的仍舊將三大能力放在重要地位。相比之下,課程目標沒有沿用舊大綱的三大能力的提法,而是提及了多種能力,如「空間想像、抽象概括、推理
1/3
論證、運算求解、數據處理等基本能力」,它們蘊涵著三大能力,同時內容又有所豐富。其中「數據處理能力」的提出是跟上時代步伐的,因為在信息和技術為基礎的社會里,數據、符號日益成為一種重要信息,為了更好地認識客觀世界,人們必須學會處理各種信息,尤其是數字信息。
對於能力,目的中還提出「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這種提法無疑是進步的,對於這種能力的實質是什麼,1996年和2000年的教學目的都作了詳細說明。關於「能力」,教學目的和課程目標都很重視培養學生的「問題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數學交流」能力。目的中的「形成用數學的意識」和目標中的「發展數學應用意識」都體現了數學教育更加註重培養學生的應用數學的能力,但前者只是處於「形成」階段,而後者是要「發展」這種能力。此外,2000年的教學目的和課程目標都提出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實際上是給學生提出了一個嶄新的能力要求——創新能力,這貫徹了21世紀創新教育的思想,真正做到了與時俱進。上述這些能力都是各國數學教育目的的共同趨勢,反應我國課程改革抓住時代的脈搏。
進一步我們發現課程目標提出「逐步地發展獨立獲取知識的能力」,這體現出要逐步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自學能力對人的發展是十分重要的,因為學生在學校不可能學到他們今後一生所需的知識,而且知識是不斷

熱點內容
年級下冊英語第六單元試題 發布:2021-03-15 14:24:47 瀏覽:649
初中英語教研活動簡報 發布:2021-03-15 14:24:24 瀏覽:505
英語培訓機構簡歷模版 發布:2021-03-15 14:24:04 瀏覽:793
重慶大學虎溪校區英語角 發布:2021-03-15 14:23:12 瀏覽:768
孩子要不要上英語培訓班 發布:2021-03-15 14:23:05 瀏覽:960
如何提高高考英語聽力 發布:2021-03-15 14:22:34 瀏覽:590
英語思維導圖四年級下三單元 發布:2021-03-15 14:22:27 瀏覽:205
沂水英語培訓 發布:2021-03-15 14:21:43 瀏覽:242
2018中職英語試卷答案 發布:2021-03-15 14:21:36 瀏覽:918
15高考英語全國2 發布:2021-03-15 14:21:10 瀏覽: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