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課堂評價觀課量表
① 如何設計對學生英語課堂學習評價表
小學英語課堂教學評價是一種形成性評價,它對於英語教學有著重要專的意義。其一屬,課堂教學評價是教師對學生進行終結性評價的依據。它記錄著學生的學習效果,學習態度和與他人合作等情況,為教師進行終結性評價提供了第一手資料。其二,課堂教學評價是組織、調控教學的重要手段。利用評價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活躍課堂氣氛,維持課堂紀律,促使教學順利進行
② 英語口語課好不好 從哪些方面評價 求英語口語課堂教學評價表
我覺得不管來什麼機構的英語培訓學校,源都是或多或少可以提高自己的英語的。但是提高多少的問題,還是看你本身。你本身有沒有這個決心把英語學好,或者每天會不會有那麼多時間來堅持學習。如果比較忙,一個星期去不了幾天的話,那麼提高不會很快。另外我覺得你的性格很重要。如果是很活潑開朗不怕生的人,提高的會很快,特別是口語。因為不管對誰,都能聊上幾句,主動去聊,自然而來口語提高了。如果是內向怕生的人,那麼我覺得口語提高的不會很快,因為你不去說,怕說錯,口語怎麼提高的了?就比如英語角,你不去說,光聽別人在那侃,提高會快嗎?所以我覺得關鍵還是要看個人。
③ 觀課量表名詞解釋是什麼_
對課堂教學觀察量表的幾點認識課堂教學是教學的基本形式,如何從學生的學習方式、教師工作方式和課堂中師生互動等方面對教師的課堂教學做出比較客觀、正確的評價,逐步研究出更適合於學生發展的教學方法。現在,我國尚未有統一的為人們所公認的課堂教學觀察評估體系和觀察方法。各地結合自己的實際,一般是先建立課堂教學觀察體系,再進行量化,制定出課堂教學觀察量表。一、制定課堂觀察量表的重要意義1.制定觀察量表可以比較公正地評價教師的課堂教學。傳統的評課方法是評課者根據教學原則憑自我感知和印象,對被評者的課堂教學做出定性的評論。這種評課方法具有很大的主觀性和不可側性,對一節課的好壞程度的表述也比較籠統。有了一套既科學又簡便可行的觀察體系,並制定出觀察量表,就有了對課堂教學的具體要求和評課依據,從而改善學生的課堂學習和促進教師專業發展。2.制定觀察量表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需要。學習和領會表中的每個觀察因素,不僅可以幫助教師備課、上課,把課堂教學的基本要求落實到每節課上,還可以幫助教師轉變教學觀念,逐漸掌握教學規律,研究出更適合於學生發展的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能力和教學水平,從而提高教師的整體教學質量。3.制定觀察量表是教學改革的需要。在教學改革過程中,新思想、新觀點不斷納入課堂教學,教師必然會面臨傳統教學和現代教學的沖突。通過課堂教學觀察,可以促進激發教師學習和應用新理論的熱情,使教師轉變觀念,更好的遵循教學規律去組織教學;可以促進教師不斷更新知識,改革教法,提高職業技能,以適應教學改革的需要。二、課堂教學評價量表的指標體系對課堂教學進行觀察,首要問題是明確反映課堂教學水平的指標。分析國內外各種課堂教學觀察的指標體系可以看出,其重要指標一般包括以下幾個方面:1.學習方式。指制定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自主學習探究學習合作學習等方面的情況,創造條件讓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交流與合作」,提高學習能力,掌握學習方法。學會科學探究、合作學習、交流討論、觀察思維、創新實踐等學習能力。2.教師行為。指教師工作方式的轉變——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促進者。組織學生全方位參與,學生的學習方式多樣化(自主學習、探究學習合作學習等),讓學生通過群體的交流獲得理解和體驗(學生在實驗、合作中進行自主學習和探究);3.師生互動。恰如其分的講解、引導,體現當前所提倡的新的教學理念,體現「以學定教」,給學生觀察、操作、獨立思考活動的時間和機會,讓學生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教師的課堂語言主要用於引導和指導學生的學習活動,讓學生的思維保持連續性,盡量避免一問一答式教學模式);培養學生科學方法(指導學生運用比較、歸納、概括等方法得出結論);評價方式多樣(自我評價、活動表現評價等),評價內容科學全面(評價知識的獲得、參與狀態)。4.學生狀態。情緒狀態:學生有適度的緊張感(課堂節奏緊湊,學生積極參與)和愉悅感;思維狀態:學生敢與提出問題發表自己的見解(課堂氣氛活躍),能提出具有挑戰性和獨創性的問題;參與狀態:有多邊、豐富多樣的課堂信息和反饋途徑,學生有良好的交流合作的氛圍,有些學生對其它學生的學習有所幫助和啟發。5.教學特色。對教材的處理獨特、有創意;教法與組織形式具有個性化和藝術性;具有敏捷的捕捉教學過程中各種信息的能力,能靈活果斷的採取有效措施推進教學進展。
④ 如何觀課議課及課堂觀察量表
一、怎樣聽課
1、聽課准備
(1)學識准備。熟悉課程標准,充分把握教材。按課程標准應做到4個弄清:①弄清教學目的任務;②弄清教學建議;③弄清規定的知識體系;④弄清限定的知識范圍和深度。
學習和掌握有關學科的教改信息。各個學科、各個領域都會涌現出許多新的教研成果,包括新的知識、新的方法、新的理論。學習教育理論。包括教育學、心理學、教學法和先進教改信息等,藉助教育理論可以更好地分析教育現象。積累聽課評課材料。聽課評課作為一門新興科學,這方面材料還不是很多,這就需要聽課者注意積累。具體方法,一方面要從各種報刊雜志和圖書中收集;另一方面邊聽課邊總結。
(2)心理准備。態度上的准備:聽課要做到誠心、虛心、專心、細心、公心;情緒上的准備:聽課是一項艱苦的勞動,它要求聽課者不僅要聽得懂,聽得進,還要做記錄,並深入思考進行分析評定,應盡可能排除一切干擾,精神飽滿,集中精力聽好課。
(3)情況准備。要了解聽課班級學生的基本情況,如學生學習基礎,智力和班級管理情況;要了解任課教師有關情況,如學識水平,工作態度、教學經歷等。
(4)物質准備。聽課者不能徒手洗耳恭聽,要帶好聽課筆記、教科書、參考書等。
2、聽課要領
(1)全身心投入。聽課者要想獲得理想的聽課效果,要保持注意力的高度集中,全身心地投入。
⑤ 教師的課堂評價是否有針對性 觀察量表
以「課例」和「案例」研究為載體的「校本教研」在我區正如火如荼地開展起來,一些實踐層面的具體問題也逐漸暴露出來。在參與了幾個學校的校本教研後,我發現占相當比例的教研組對於課堂觀察量表的設計,存在不少的問題,主要問題是:主題外延過大。主要表現為觀察量表的設計囊括了課堂教學所有的相關要素:從教學理念到教學實踐具體環節,從雙基到過程方法甚至情感態度價值觀,從課內氛圍到學生學前准備狀態面面俱到。雖然,對於整個課堂教學有立足於宏觀進而微觀的觀照是必須的,但想要在一堂課里關注所有的問題,必然削弱關注重點問題的力度,最終導致蜻蜓點水,無功而返。主題思考不深。主要表現為針對主題的學習不夠深入,對於與研究主題密切相關的理論知識,主題內涵各因素間的相互關系、主次地位,變化的規律分析不透,關注的因素或陷於片面、孤立,或陷於交叉重合。針對性不強。主要表現為量表中的觀察內容與授課教師預設策略的脫節和斷層,導致授課教師和觀察教師的活動各自為陣。授課教師的預設策略是指向問題解決的具體途徑、方法的,觀察量表必須形成與之呼應的觀察內容體系。可操作性差。主要表現為量表內容過於簡略和籠統,教師無法有針對性地觀察,取得有效數據。制定觀察量表的目的是為了更直觀、明了地記錄和呈現研究過程中各要素發展變化的過程,對於各觀察點有比較明確的要點提示和描述有助於增強量表的可操作性。之所以會出現以上現象,我以為還是沒有把握教學研究最基本的規律和方法的緣故。對於一般教學研究過程而言,始終把握自變數、因變數以及因變數隨自變數的變化而發生變化的過程是最基本的。把握了這個最基本的規律,觀察量表的基本構架便清晰了。觀察量表的基本構成一般包括以下三個基本板塊:自變數控制觀察:自變數的控制在課堂教學中主要表現為教師針對主題問題主動預設的各種教學策略,包括具體的學習形式採用,學習方法指導,有意識的強化訓練、有針對性地拓展延伸等,每一個具體的步驟都指向主題問題解決的。在課堂觀察中,自變數控制觀察主要是針對教師具體教學行為的觀察,記錄。因變數變化觀察:因變數變化在課堂教學中主要表現為教師的教學策略實施過程中學生的反應和變化,表現為可觀察的興趣、情感、態度以及掌握基本知識,基本技能的程度。在課堂觀察中,因變數變化觀察主要是針對學生的,包括學習興趣、行為以及學習效果的觀察,記錄。數據分析歸因、描述。通過對記錄數據的分析、歸因,描述自變數與因變數之間的相關性是研究的最終結果,也是教學研究最基本的意義所在。相關性越大,越能夠積極有效地指導教師調節教學行為,獲得最佳教學效果;自變數與因變數之間也會出現我們預料之外的結論,二者沒有相關性或相關性甚微,這樣的結論將引導我們嘗試以新的途徑解決問題。自變數控制觀察、因變數變化觀察、數據分析歸因、描述是校本教研的核心部分,需要授課教師與課堂觀察教師共同參與完成。研究成果的有效性更是依賴教師群體的綜合素質。只有高素質的教師群體才能有針對性地預設策略,細致入微地觀察,真實准確地記錄,有理有據地歸因,從而獲得有價值的研究結論。能科學地設計「課堂觀察量」便是走出了校本教研至關重要的一步。下面提供我區楊岔路小學語文課例研究的一組「課堂觀察量表」供參考。 「教師評價語言對學生感悟文本內容的影響」——《觸摸春天》課堂觀察記錄表 教師課堂行為觀察記錄表(一)教師評價語言的內容情感性評價(學生習慣態度興趣)內容性評價(文本內容)方法性評價(學習方法)效度原因分析 次數%次數%次數% 教師課堂行為觀察記錄表(二)教師評價語言的有效性評價目的(清晰、准確、無冗餘)評價時機(成熟、不成熟、生硬)評價態度(交流式;表演式;個性化)效度原因分析 次數%次數%次數% 學生課堂反應情況觀察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