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課改經驗交流
Ⅰ 有沒有關於新課改的一些經驗啊,大家交流一下
包括課程設置和課程結構,其中課程的結構裡面,有選修和必修兩個模塊。必修是每個學生都要學習的,選修也要求每個學生選一個模塊。作為畢業考查內容。學生根據自己的情況分文理,選修相應的內容。
Ⅱ 如何在英語教學中滲透新課改理念
如何在英語教學中滲透新課改理念
新一輪課程改革倡導聯系生活的教學策略,目的在於使學生擁有的豐富的直接經驗。《英語課程標准》也進一步強調教學應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創設盡量真實的語言情境,組織具有交際意義的語言實踐活動。英語教師作為實施新課程的主體,應學會如何巧妙自然地寓英語學習於生活體驗之中,把新理念推向課堂班級層面,變理想的課程為現實的課程,從而改變學生的學習和思維方式,釋放學生的創造潛能。為此在教學中我進行了一些嘗試,做到了以下幾點,也從中感受到了新課改的實效。
一.採用任務型教學模式
「任務型」課堂教學模式是將英語的教學目標整合到一個或多個具體的活動任務當中,使學生在使用英語完成任務的同時,在不知不覺中學會英語,更主要的是培養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提高運用英語的能力。在這里,英語只是一種完成任務的工具、一種技能,而不是僅僅作為一門知識來學習。
「任務型」課堂教學模式,強調讓學生的注意力主要放在怎樣利用英語作為交流的媒體來完成任務,而不只是關心自己所說句子的結構是否正確。這有利於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心,養成良好的學習英語習慣,形成有效的學習策略。學生通過使用正在學習的語言來完成貼近生活的真實任務,能在掌握一定的英語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獲得基本英語運用能力的同時,培養學以致用的意識和初步運用英語進行交際的能力。
對於低年級的小學英語課堂來講,「任務型」的課堂教學就是在英語學科的教學目標確定之後,教師需要分析和設計具體任務,完成任務所需要的其他前提知識以及需要採用的教學方法和技巧等,旨在將每一個教學目標拓展為教學活動中可用的具體內容。由於在我的課堂上採用了任務型的教學模式,學生在課堂上都有事可做,並且在做事的過程中體驗到了英語的樂趣,英語課也變得豐富多彩,學生從中也體驗到了成功的喜悅。
二.創設英語的教學情境
情境教學是有意識的心理活動和無意識的心理活動的統一,在認知方面有啟迪學生的可暗示性,從而使學生有意識的和無意識的接受教育輸入。即:如臨其境,觸境生情。如臨其境可以使學生感知的過程變得容易,觸境生情可以使學生的認知更加牢固。
語言學習是行為習慣的形式,是具有豐富情感的人的一種智力活動,應始終體現以人為本的教育思想。語言能力的獲得不是靠教師教出來的,獲得用外語交際的能力的決定因素是學習者自己,教師不可能把能力教給學生,是學生自己在教師的引導幫助下一點一滴的積累起來。
語言的學習最好的方式是在具體的教學情境之中,讓學生感知語言,並在感知的過程中自己領會到語言的真諦。尤其對小學低年級的學生而言,教師若能在具體的情境中進行教學,學生自然而然就理解了語言的本質,無需教師過多的解釋。
在小學英語教學中,創設情境讓學生感知語言,在真實情境中運用語言會收到意想不到到的效果。在課堂中我經常利用多媒體設備來突破教學重點和難點,把文字、聲音、圖像等融為一體,創設學生主動參與語言交際活動的情境,讓學生走入情境、理解情境、表演情境以此突破語言觀。學生在真實的情境中更容易進入角色,課堂氣氛也異常活躍。
三.運用現代教育技術
現代教育技術在課堂教學中的運用,突破了以往課堂教學空間與時間的局限,具有信息儲存量大、變換速度快、反應靈敏、視聽效果好等特點,能使聲音和形象、視覺和聽覺、語言和情景有效結合,對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起到了較好的作用。當代信息技術的發展使得教育技術走進了校園。多媒體教學與計算機輔助教學使傳統的"粉筆、黑板"的單調的教學手段,被越來越多地運用到教師的日常課堂教學中。多媒體形象活潑、豐富多彩、大大促進了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用計算機創設的與現實生活相仿的情景形象逼真、生動有趣,能吸引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提高學習興趣。
在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上,教師恰當運用現代教育技術,利用多媒體的優勢,可以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幫助他們提高學習英語的興趣。在小學英語課堂中運用現代教育技術,創設教學情景,可以優化課堂教學,有效地培養學生初步運用英語進行交際的能力,激活兒童的思維,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提高。
由於我校教學條件優越,一年級每間教室都安裝了多媒體操作平台。在我的英語課堂上,我就充分利用多媒體的教學優勢,結合教學內容,設計一些畫面讓學生理解並運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有時我還利用實物展台的展示作用,將學生的表演過程記錄下來,教室中的學生可以欣賞到台上學生的表演,同時自己也想躍躍欲試,這樣一種十分融洽而和諧的課堂氛圍就形成了,學生中也形成了一種你追我趕的局面。
四.使用合理的評價手段
德國教育家斯多惠說過:「教育的藝術不在於傳授本領,而在於激勵、喚醒、與鼓舞。」這句話充分說明了對學生評價的作用,評價也是一門藝術,好的評價手段不僅可以滿足學生的成功感,而且可以激勵學生產生不斷向上的精神。學習評價可採用多種形式:形式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個人評與他人、小組評組合、等級與評語相結合,在教學中要靈活的使用。這樣,對學生的評價才是全面的、合理的。
激勵是教育最基本的功能,成長在充滿激勵氛圍的孩子,會不斷進取。我的評語有:Clever boy/girl. Very good. Well done. Pass. Wonderful…被贊揚的同學看到全班同學對他拍手喊出這些評語時,都是神采奕奕。我還採用書後蓋印兒、發放小禮物等激勵手段。有時,甚至親切的對學生笑笑,摸摸他們的小腦袋,都是對他們的一種鼓勵。學生在課後會互相評比書後的"印績"多少,一種你追我趕、不甘落後的局面逐漸形成。
通過採用這些行之有效的教學手段,在任務型教學模式的驅使下,每個學生每節課都能有所收獲,在任務中不知不覺感受了英語,喜歡上了英語。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我充分利用現代教育技術的優勢,創設生動逼真的教學情境,把學生帶入一個充滿生機勃勃的小學英語課堂。由於採用了多元的評價手段,每個學生在英語課上都是主角,他們的成功感得到了最大的滿足,都覺得英語課對他們而言是一種享受。
總之通過教學中的這些嘗試,我的英語課堂氣氛異常活躍,學生學習積極主動,聽說能力大大提高,合作意識和交往能力也大大增強,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空前高漲。作為教師,我由衷地感到高興,也切身體會到了新課改所帶來的欣慰和喜悅。但這只是一個開端,我們要做的還有很多,還需要不斷學習新課改的有關理論,並運用到教學實踐中去,不斷充實我們的小學英語課堂!
Ⅲ 如何在小學英語中滲透新課改的理念
《英語課程標准》強調英語課程從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入手,最大限度的發揮學生的潛在能力,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的全過程。新一輪課程改革倡導聯系生活的教學策略,目的在於使學生擁有的豐富的直接經驗。同時也進一步強調教學應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創設盡量真實的語言情境,組織具有交際意義的語言實踐活動。英語教師作為實施新課程的主體,應學會如何巧妙自然地寓英語學習於生活體驗之中,把新理念推向課堂班級層面,變理想的課程為現實的課程,從而改變學生的學習和思維方式,釋放學生的創造潛能。為此在教學中我進行了一些嘗試,做到了以下幾點,也從中感受到了新課改的實效。
一.採用任務型教學模式
"任務型"課堂教學模式是將英語的教學目標整合到一個或多個具體的活動任務當中,使學生在使用英語完成任務的同時,在不知不覺中學會英語,更主要的是培養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提高運用英語的能力。在這里,英語只是一種完成任務的工具、一種技能,而不是僅僅作為一門知識來學習。
"任務型"課堂教學模式,強調讓學生的注意力主要放在怎樣利用英語作為交流的媒體來完成任務,而不只是關心自己所說句子的結構是否正確。這有利於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心,養成良好的學習英語習慣,形成有效的學習策略。學生通過使用正在學習的語言來完成貼近生活的真實任務,能在掌握一定的英語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獲得基本英語運用能力的同時,培養學以致用的意識和初步運用英語進行交際的能力。
對於低段的小學英語課堂來講,"任務型"的課堂教學就是在英語學科的教學目標確定之後,教師需要分析和設計具體任務,完成任務所需要的其他前提知識以及需要採用的教學方法和技巧等,旨在將每一個教學目標拓展為教學活動中可用的具體內容。由於在我的課堂上採用了任務型的教學模式,學生在課堂上都有事可做,並且在做事的過程中體驗到了英語的樂趣,英語課也變得豐富多彩,學生從中也體驗到了成功的喜悅。
二.創設英語的教學情境
情境教學是有意識的心理活動和無意識的心理活動的統一,在認知方面有啟迪學生的可暗示性,從而使學生有意識的和無意識的接受教育輸入。即:如臨其境,觸境生情。如臨其境可以使學生感知的過程變得容易,觸境生情可以使學生的認知更加牢固。
語言學習是行為習慣的形式,是具有豐富情感的人的一種智力活動,應始終體現以人為本的教育思想。語言能力的獲得不是靠教師教出來的,獲得用外語交際的能力的決定因素是學習者自己,教師不可能把能力教給學生,是學生自己在教師的引導幫助下一點一滴的積累起來。
語言學習最好的方式是在具體的教學情境之中,讓學生感知語言,並在感知的過程中自己領會到語言的真諦。尤其對小學低年級的學生而言,教師若能在具體的情境中進行教學,學生自然而然就理解了語言的本質,無需教師過多的解釋。
在小學英語教學中,創設情境讓學生感知語言,在真實情境中運用語言會收到意想不到到的效果。在課堂中我經常利用多媒體設備來突破教學重點和難點,把文字、聲音、圖像等融為一體,創設學生主動參與語言交際活動的情境,讓學生走入情境、理解情境、表演情境以此突破語言觀。學生在真實的情境中更容易進入角色,課堂氣氛也異常活躍。
三.運用現代教育技術
現代教育技術在課堂教學中的運用,突破了以往課堂教學空間與時間的局限,具有信息儲存量大、變換速度快、反應靈敏、視聽效果好等特點,能使聲音和形象、視覺和聽覺、語言和情景有效結合,對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起到了較好的作用。當代信息技術的發展使得教育技術走進了校園。多媒體形象活潑、豐富多彩、大大促進了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用電腦創設的與現實生活相仿的情景形象逼真、生動有趣,能吸引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提高學習興趣。
在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上,教師恰當運用現代教育技術,利用多媒體的優勢,可以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在小學英語課堂中運用現代教育技術,創設教學情景,可以優化課堂教學,有效地培養學生初步運用英語進行交際的能力,激活兒童的思維,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提高。
由於我校教學條件比較優越,我所任教班級教室都安裝了多媒體操作平台。在我的英語課堂上,我就充分利用多媒體的教學優勢,結合教學內容,設計一些畫面讓學生理解並運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有時我還利用實物展台的展示作用,將學生的表演過程記錄下來,教室中的學生可以欣賞到台上學生的表演,同時自己也想躍躍欲試,這樣一種十分融洽而和諧的課堂氛圍就形成了,學生中也形成了一種你追我趕的局面。
四.使用合理的評價手段
德國教育家斯多惠說過:"教育的藝術不在於傳授本領,而在於激勵、喚醒、與鼓舞。"這句話充分說明了對學生評價的作用,評價也是一門藝術,好的評價手段不僅可以滿足學生的成功感,而且可以激勵學生產生不斷向上的精神。學習評價可採用多種形式:形式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個人評與他人、小組評組合、等級與評語相結合,在教學中要靈活的使用。這樣,對學生的評價才是全面的、合理的。
激勵是教育最基本的功能,成長在充滿激勵氛圍的孩子,會不斷進取。我的評語有:clever boy/girl. very good. well done. pass. wonderful…被贊揚的同學看到全班同學對他拍手喊出這些評語時,都是神采奕奕。我還採用書後蓋印兒、發放小禮物等激勵手段。有時,甚至親切的對學生笑笑,摸摸他們的小腦袋,都是對他們的一種鼓勵。學生在課後會互相評比書後的"印績"多少,一種你追我趕、不甘落後的局面逐漸形成。
通過採用這些行之有效的教學手段,在任務型教學模式的驅使下,每個學生每節課都能有所收獲,在任務中不知不覺感受了英語,喜歡上了英語。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我充分利用現代教育技術的優勢,創設生動逼真的教學情境,把學生帶入一個充滿生機勃勃的小學英語課堂。由於採用了多元的評價手段,每個學生在英語課上都是主角,他們的成功感得到了最大的滿足,都覺得英語課對他們而言是一種享受。
Ⅳ 初中英語教師怎樣面對新課改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順利推行,構建以學生為主體的有效的課堂教學活動,切實改善初中英語課堂教學效果是廣大教師所不斷追求的課題。初中英語新課程改革對英語教師的素質、教學方法、教學模式等提出一系列新的要求。如何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培養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英語綜合能力的發展?
一、感悟課程,形成新理念。
語文新舊課程課堂的最大區別在於:舊課程課堂是以知識傳授為重點,教師要將語文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進行分解,學生通過傾聽、練習和背誦,再現老師傳授的知識,以應付大大小小考試。而新程課堂則是以學生的發展為中心,引導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參與學生開放式的探究,讓學生真正掌握終身有用的學習,研究問題的方法和步驟。
1.課堂教學要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質。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是「中學語文新課程標准」的一個基本理念。這一理念要求在課堂教學中,即要注意學生豐富語言的積累、良好的語感和整體把握能力的培養,以及識字、寫字、閱讀、寫作、口語交際等各種技能的訓練,同時也要重視提高學生的品德修養和審美情趣。
2.課堂要有開放意識。只有開放的中學語文課堂才是有活力的中學語文課堂,才能使學生開闊視野,提高學習效率。
3.語文課堂要重視學生良好方式的形成。新的課程標准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這就要求在語文課堂中教學內容的確定,教學方法的選擇,評價的方式的設計,都應有助於這種學習方式的形成。
4.課堂要盡可能地為學生提供語文實踐的機會,以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語文課程標准指出: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通過語文實踐培養語文實踐能力。
課堂教學中,我努力地實踐著我們學校的「五三四六」教學模式,在自主學習、小組合作交流、課堂展示反饋等方面,曾嘗試了多種手段,也曾為設計了自以為是的全方位體現課改理念的課堂「精品」而沾沾自喜,事後總覺得是重了形式而丟了神髓,有東施效顰之嫌。課堂討論的形式化,小組合作的浮華,學生展示的浮淺化等等,一切都為了標新立異,而並沒有真正地貫徹課改精神,實施因材施教。
經過教學處領導的不定期「進門聽課」指導,我感覺自己「穩下來了」,我的導學提綱的設計注重了實用性,我的模擬預設全面、具體了,學生展示的問題「精」了,老師點撥到位了。
二、加強新課程課程教學探究,駕馭新課程標准下的新課堂。
1.要有民主的氛圍。民主和諧的課堂教學氛圍是培養學生主動探究、勇於創新精神的基本前提。在課堂中,教師必須採取民主、寬容、理解的態度,支持學生發表不同意見,鼓勵學生積極探究。師生不但在人格地位上是平等的,而且在心理、情感等方面也是平等的。
2.准確定位學生學習目標。幫助學生決定適當的學習目標,並確定和協調達到目標的最佳途徑,是教師作為學生學習的促進的重要任務之一。新課程的特徵具有開放性,要求達成學生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及情感、態度、價值觀三維目標。
期刊文章分類查詢,盡在期刊圖書館
3.要有充分的讀。讀的形式很多,有朗讀、默讀、誦讀等,這些都是閱讀的重要方法。它們在幫助學生搜集處理信息、認識世界、發展思維、獲得審美體驗等方面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語文課程標准強調在教學中要重視培養學生良好的語感和整體把握的能力。我認為學生充分地讀是達到這一目的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通過各種形式的讀配合使用,使學生在讀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從而受到情感的熏陶,獲得思想的啟迪,享受審美的樂趣。
4.要有自由的表達。「中學語文新課程標准」指出:「語文教學應在師生平等對話的過程中進行,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因此課堂不是老師單一表演的舞台,也不是學生被動靜聽的場所。在課堂中師生應有充分的交流,學生應有自由表達的權利和機會。」
5.改變課堂結構,化教師的講授為學生學習的活動。新課程理念認為,課堂是經驗。課程是人類已有經驗和教師、學生個人生活經驗的結合。因而新課標強調,教學是教師與學生間、學生與學生間的交流、互動的過程,在交流互動中生成新的知識,求得新的發展。
6.要有客觀的評價。在「中學語文新課程標准」中,評價的地位越來越高,評價的方法越來越活,評價的作用也越來越大。在中學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注意對學生學習的反饋評價。通過課堂評價,可以起到如下三個方面的作用:使學生明確自己在學習中的優缺點;發揮教師在課堂中的引導作用;激勵學生進一步學習。
7.要熱烈的討論。討論教學是新課程倡導的參與式教學的一種重要方式,體現了新課程中「自主探究合作」學習的理念。在語文課堂中凡是可以由學生討論解決的問題盡可以放手讓學生自己去解決,千萬不要擔心「浪費」了時間,完不成教學任務。
雖然在課改中,我遇到過困惑和迷茫,但是學生極大的學習熱情,讓我感到了一種無法形容的快樂。每當學生在課堂上露出會心的微笑、愉悅的神情時,我真真切切的體驗到:是課改為學生提供了歷練、成長的舞台,讓他們猶如一棵棵處於最佳生長期的植物,吸收著充足的陽光和雨露,恣意而幸福地成長著。
每個人的生命都是一段旅程,選擇自己的行走方式,尋找自己的前進道路,努力提升自我價值中人生的答題。對我而言,投身教學、潛心教研,是最合適、最完美的答案。
三、新課改背景下的高中語文教學對策。
針對以上所述的高中語文教學存在的諸多問題,我們更應深入研究新課改的本質,要在新課改理念的指導下,綜合分析改革過程中所存在的問題,採取有力的對策促進高中語文教學的順利有效開展。
1.更新教師觀念,鼓勵教師積極參與新課改。教師是新課改的主要實踐者,只有當教師積極參與到新課改的實踐中,才能有效推進理論與實踐的統一,發現改革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推進高中語文教學的進步。要加強對教師的培訓,增加公開課的互助學習,加強教師間的交流與溝通,增進語文教師對新課改內容的學習。
2.積極推進高考語文改革。讓高考語文試題盡量體現出新課改的宗旨和靈魂。正視近年來高考語文過分重視工具性而輕視人文性考察的現狀,改變命題類型的模式化和標准化,重視學生的個人情感和內在需要,注重對學生審美能力、探究能力的考察。
3.注重語文學習的人文性特點,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托爾斯泰也曾說過,「成功的教學所需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的興趣」。心理學認為,興趣以需要為基礎,需要有精神需要和物質需要,興趣則基於精神需要。人們若對某件事物或活動感到需要,他就會熱心於接觸、觀察這件事物,積極從事這項活動,並探索其中的奧秘。語文教學的人文性恰好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因而語文教師在課堂中應當避免照本宣科,要適當增加相關的人文知識,擴展學生的視野。
語文新課程改革能否成功,改革目標能否實現,我們中學教師很重要。面對新課程,我們教師要適應新課程教學,就必須誠心接受,熱情投入,認真學習新課程標准,更新教學理念,不斷提高自身綜合素質,積極鑽研新教材,敢於探索,努力實踐。我相信只要每一位語文教師能樹立決心,充滿信心,建立自信心,在教學中加強學習,盡快掌握新教材的教學規律和特點,就一定能為學生的全面發展,為推動素質教育的深入實施,為中學語文新課改作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Ⅳ 介紹課改經驗的文章
新課程理念的核心是"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我想這就是評價新課程課堂教學的惟一標准。通過教學實驗,慢慢理出一點頭緒,下面談談自己的一點體會:
1、創設情境,發揮最佳效果。
在教學實踐中,試圖從日常生活入手,創設生動有趣的問題情境,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這樣使學生從生活經驗和客觀事實出發,在研究現實問題的過程中學習數學、理解數學,同時把學習到的數學知識應用到生活實際,使學生親近數學,感到學習數學的快樂,初步體現與現時生活的聯系。
2、獎勵激勵,提高學習積極性。
在教學中,充分關注學生情感態度變化,採取積極的評價,較多地運用激勵性的語言。如:說得真好!你懂得真不光少!你想像力非常豐富!真聰明等等!調動了學生積極探求知識的慾望,激發了學生學習的情感,讓每個學生體驗成功,增強自信心。
要能發揮學生主體性和積極性,有一個創新思維活動的空間,關鍵在於教師;教師如何引導,啟發,點拔?能否真正地把學生引到這一領域?教師在平時備課中不但要吃透教材,而且要盡量地搜集,製作與教材有關的知識,教具;又要善於把握學生的心裡,使學生能夠與老師發生共鳴。生物學科與自然界緊密相聯,和生活,生產密切相關。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善於引導學生從熟悉的事物,現象出發,根據學生掌握的情況,創設情境提出問題,激勵學生共同參與,發揮想像,積極思維來解決問題的意向。
對於教學課而言,不能光是知識的傳授,而是包括知識與技能、思考、解決問題、情感與態度等幾個方面。那種追求「能夠教好一節課」或「教出了幾個能考高分的學生」為目的的教學已經不符合課改精神了。教會學生知識,教給學生方法,教給學生獨立和生存的能力應成為所有教師的職業追求。
環顧周圍,在我們的教學中還存在許多這樣的現象:一些學生在生活中早已熟悉的東西,教師還在不厭其煩地從頭講起;一些具有較高綜合性和較高思維價值的問題,教師卻將知識點分化,忽視了學生自主探究和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的培養;一些本該讓學生自己去動手操作、試驗、討論、歸納、總結的內容卻被老師取而代之;一些學生經過自己的深思熟慮形成的獨特見解和疑問,往往因為老師的「就照我教的來」而扼殺。在新課程下,教師應當成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創造性,為學生提供從事活動的機會,構建開展研究的平台,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
有許多教師不適應新教材,不知道把教材與實際聯系起來。實際上,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和現有水平,在認真領會教材編寫意圖的同時,學會靈活、能動地運用教材,根據學生實際進行必要的增刪、調整,這樣才能從「有限」的教材中無限延伸。
現在,一些課堂濫用討論、合作學習的方式,不給學生足夠的機會和科學的指導,使課堂流於形式。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設計組織有效的、科學的活動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首先問題情境必須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活動內容必須與學生已有的知識結構和認知水平同步;其次要讓學生有一個獨立思考的過程,讓他們帶著自己的觀點去充分地討論研究,發現自己的不足,構建完整全面的知識體系;還有對不同層次的學生要有不同的要求,允許學生有不同的方法和觀點,讓學生在交流、探究、比較的過程中將知識優化組合,完成篩選,做出正確判斷
Ⅵ 如何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滲透新課改的理念
《英語課程標准》強調英語課程從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入手,最大限度的發揮學生的潛在能力,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的全過程。新一輪課程改革倡導聯系生活的教學策略,目的在於使學生擁有的豐富的直接經驗。同時也進一步強調教學應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創設盡量真實的語言情境,組織具有交際意義的語言實踐活動。英語教師作為實施新課程的主體,應學會如何巧妙自然地寓英語學習於生活體驗之中,把新理念推向課堂班級層面,變理想的課程為現實的課程,從而改變學生的學習和思維方式,釋放學生的創造潛能。為此在教學中我進行了一些嘗試,做到了以下幾點,也從中感受到了新課改的實效。
一.採用任務型教學模式
"任務型"課堂教學模式是將英語的教學目標整合到一個或多個具體的活動任務當中,使學生在使用英語完成任務的同時,在不知不覺中學會英語,更主要的是培養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提高運用英語的能力。在這里,英語只是一種完成任務的工具、一種技能,而不是僅僅作為一門知識來學習。
"任務型"課堂教學模式,強調讓學生的注意力主要放在怎樣利用英語作為交流的媒體來完成任務,而不只是關心自己所說句子的結構是否正確。這有利於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心,養成良好的學習英語習慣,形成有效的學習策略。學生通過使用正在學習的語言來完成貼近生活的真實任務,能在掌握一定的英語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獲得基本英語運用能力的同時,培養學以致用的意識和初步運用英語進行交際的能力。
對於低段的小學英語課堂來講,"任務型"的課堂教學就是在英語學科的教學目標確定之後,教師需要分析和設計具體任務,完成任務所需要的其他前提知識以及需要採用的教學方法和技巧等,旨在將每一個教學目標拓展為教學活動中可用的具體內容。由於在我的課堂上採用了任務型的教學模式,學生在課堂上都有事可做,並且在做事的過程中體驗到了英語的樂趣,英語課也變得豐富多彩,學生從中也體驗到了成功的喜悅。
二.創設英語的教學情境
情境教學是有意識的心理活動和無意識的心理活動的統一,在認知方面有啟迪學生的可暗示性,從而使學生有意識的和無意識的接受教育輸入。即:如臨其境,觸境生情。如臨其境可以使學生感知的過程變得容易,觸境生情可以使學生的認知更加牢固。
語言學習是行為習慣的形式,是具有豐富情感的人的一種智力活動,應始終體現以人為本的教育思想。語言能力的獲得不是靠教師教出來的,獲得用外語交際的能力的決定因素是學習者自己,教師不可能把能力教給學生,是學生自己在教師的引導幫助下一點一滴的積累起來。
語言學習最好的方式是在具體的教學情境之中,讓學生感知語言,並在感知的過程中自己領會到語言的真諦。尤其對小學低年級的學生而言,教師若能在具體的情境中進行教學,學生自然而然就理解了語言的本質,無需教師過多的解釋。
在小學英語教學中,創設情境讓學生感知語言,在真實情境中運用語言會收到意想不到到的效果。在課堂中我經常利用多媒體設備來突破教學重點和難點,把文字、聲音、圖像等融為一體,創設學生主動參與語言交際活動的情境,讓學生走入情境、理解情境、表演情境以此突破語言觀。學生在真實的情境中更容易進入角色,課堂氣氛也異常活躍。
三.運用現代教育技術
現代教育技術在課堂教學中的運用,突破了以往課堂教學空間與時間的局限,具有信息儲存量大、變換速度快、反應靈敏、視聽效果好等特點,能使聲音和形象、視覺和聽覺、語言和情景有效結合,對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起到了較好的作用。當代信息技術的發展使得教育技術走進了校園。多媒體形象活潑、豐富多彩、大大促進了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用電腦創設的與現實生活相仿的情景形象逼真、生動有趣,能吸引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提高學習興趣。
在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上,教師恰當運用現代教育技術,利用多媒體的優勢,可以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在小學英語課堂中運用現代教育技術,創設教學情景,可以優化課堂教學,有效地培養學生初步運用英語進行交際的能力,激活兒童的思維,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提高。
由於我校教學條件比較優越,我所任教班級教室都安裝了多媒體操作平台。在我的英語課堂上,我就充分利用多媒體的教學優勢,結合教學內容,設計一些畫面讓學生理解並運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有時我還利用實物展台的展示作用,將學生的表演過程記錄下來,教室中的學生可以欣賞到台上學生的表演,同時自己也想躍躍欲試,這樣一種十分融洽而和諧的課堂氛圍就形成了,學生中也形成了一種你追我趕的局面。
四.使用合理的評價手段
德國教育家斯多惠說過:"教育的藝術不在於傳授本領,而在於激勵、喚醒、與鼓舞。"這句話充分說明了對學生評價的作用,評價也是一門藝術,好的評價手段不僅可以滿足學生的成功感,而且可以激勵學生產生不斷向上的精神。學習評價可採用多種形式:形式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個人評與他人、小組評組合、等級與評語相結合,在教學中要靈活的使用。這樣,對學生的評價才是全面的、合理的。
激勵是教育最基本的功能,成長在充滿激勵氛圍的孩子,會不斷進取。我的評語有:Clever boy/girl. Very good. Well done. Pass. Wonderful…被贊揚的同學看到全班同學對他拍手喊出這些評語時,都是神采奕奕。我還採用書後蓋印兒、發放小禮物等激勵手段。有時,甚至親切的對學生笑笑,摸摸他們的小腦袋,都是對他們的一種鼓勵。學生在課後會互相評比書後的"印績"多少,一種你追我趕、不甘落後的局面逐漸形成。
通過採用這些行之有效的教學手段,在任務型教學模式的驅使下,每個學生每節課都能有所收獲,在任務中不知不覺感受了英語,喜歡上了英語。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我充分利用現代教育技術的優勢,創設生動逼真的教學情境,把學生帶入一個充滿生機勃勃的小學英語課堂。由於採用了多元的評價手段,每個學生在英語課上都是主角,他們的成功感得到了最大的滿足,都覺得英語課對他們而言是一種享受。